先秦时代的书法多刻与鼎,陶瓷,骨头,帛书上面。文字多以象形,金文,为主。由于年代古远,如今保存下来的先秦书法可是价值千金。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先秦时期的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先秦时期的书法欣赏先秦时期的书法图片1先秦时期的书法图片2先秦时期的书法图片3先秦时期的书法图片4先秦大篆书法风格赏析
“上古之民,结绳以记事”。先民们最早采用结绳符号帮助记事和记忆,这是中国文字从早期有意识的利用自然方式到刻符,最终演化成有形象、有意味的符号文字的序曲。“后之圣人,移之以书契”,文字的真正诞生是在黄帝时候的事了,“仓颉造字”是对中国文字产生的比较公认的最早说法。从“结绳”到“书契”的进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汉字真正成熟,有实物可考,确凿可靠的,则是殷商和西周的“甲骨文”与钟鼎文。
人类开始造字之时,是在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有了深刻的观察,而后才“依类象形”的。在长期日常深刻的观察中,体现出先民们的审美意念和情致,所以“博采自然物像之众美,合而为字”。在河南安阳等地出土的甲骨、钟鼎、陶器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文字不论笔画、结体,还是在书法艺术中所谓的情趣,均已达到了相当成熟和完美的境界。
先秦,一般而言,是指从新时期时代晚期到秦统一六国,具有中华早期文化特征的文明发展阶段。经历了华夏民族早期的民族融合和国家创建。文字作为文化的表征,在这个阶段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因为文字的创造,作为文明的标志,也记录了灿烂的历史。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字迹,主要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广义上统称大篆。
甲骨文
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上个世纪早期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这里是商王朝的故都。甲骨文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也为研究我国早期文字样式提供了实物材料。甲骨文所刻的内容大多是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所以又叫“卜辞”。从汉字发展史来看,甲骨文已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已是一种形成体系的古文字,具备汉字点画结构的均衡,对称、稳定的特点,为书法艺术奠定了形式上的特点。甲骨文的书法来看,在结构、笔法上则是一个独特的体系。和其他书体一样,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有雄浑、朴拙、秀丽、工整不同的表现。尽管如此,在众多甲骨文作品的研究中,归结起来,我们不难发现,瘦劲单纯和朴拙宽肥是甲骨文的两种典型表现样式。这源于甲骨文刻制时的刀法,单刀锲刻和双刀锲刻似乎是形成这两种风格的主要原因。《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即以瘦劲为特征,锲刻为典型单刀,多方折笔,显得瘦劲挺拔。《宰丰骨刻辞》则类双刀锲刻,以圆笔居多,字体具有肥壮雄浑的特征。甲骨文的布局,在章法上,大都疏落错综,也有的谨密严整,但整体上都给人单纯的朴拙感,具有质朴之风,体现出清新高古的自然美。
金文
金文也叫“钟鼎文”,是铸在或刻在青铜钟鼎彝器上的铭文,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比较成熟的书体,流行于商周时期,以西周金文成就为高。商代金文和甲骨文相近,但自成体系,比甲骨文更加成熟地表现了原始文字的象形特征。由于青铜礼器在商代有特殊的地位,是礼乐文化和权力的象征。在纹饰装饰方面,也多神秘、诡异,具有恐怖的气氛。商代后期,青铜工艺达到高峰,浇铸工艺繁复,过程比较复杂。通常在器物上,以紧缛的纹饰为主,铭文较少,有的只刻铸器物主人的名姓。西周初期,青铜工艺继承了商代的遗风,但铭文逐渐增多,渐趋规整,匀齐,有着从笔画瘦健纤细向朴茂凝重、壮美厚实发展的轨迹。西周中期,随着青铜器体量向重大、纹饰向简约方向的发展,青铜器的装饰铭文也变为典雅平和,且字数更多,出现了长篇的文章。中后期,铭文几乎成了主要的装饰。字体更加成熟,字形结构愈加稳定,出现了如《毛公鼎》《散氏盘》等金文旧书法的代表作品。
从清代中晚期,陆续出土,以及考古发掘所得大量青铜器物中,青铜器装饰铭文的金文书法,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大体按时代顺序,不同时期的金文书法也会流行不同的风格。
西周早期,青铜纹饰仍然有着繁缛、威严、神秘的气氛,但又向庄重华美的风格转化。这一变化,也影响着金文书法的演变。以《大盂鼎》《何尊》为代表的西周早期金文,保留了商代金文的某些特征,朴茂沉雄、瑰丽凝重。艺术,风格整体呈现出繘奇峥嵘、凝练肃穆的的美。
《大盂鼎》为现存西周早期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浑厚典丽。自清代道光年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后,《大盂鼎》的铭文,一直是研究金文书法的重要作品。其书法体势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整齐,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大盂鼎》的整篇布局具有整齐严阵的特色,横有格,行有列,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和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几乎均等,体现出整齐庄严的序列。这源于创作者创作时的心态,神圣肃穆的创作状态,决定了创作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西周中期,青铜器物开始摆脱晚商、周初的繁缛,向简洁大气、庄重典雅的方向发展,器物上铭刻的金文书法,也摆脱了周初的瑰异凝重而趋于典雅平和。以《颂鼎》《大克鼎》《墙盘》上寓刻的金文文字为代表。
《颂鼎》共有三个鼎,还有同名日“颂”的簋五件、壶两件。《颂鼎》铭文是西周金文大篆中成熟意味最明显的作品,被后世学习大篆书法者称为临习金文的最理想的范本之一。其风格特点是笔画平直,结构端正,比较开阔大方、空间分布疏朗多姿,线条配置讲究粗细均匀,变化中有控制,是金文书法中较为严谨与理性的典型。结字方面,讲究横平竖直,在规则中又求得变化。字距与行距之间,在大致平正的同时,也讲究小局部的错落与穿插。
《墙盘》中的铭文,也是这种典雅平和之风的代表。作品用笔柔和而势畅,笔画圆浑,略显肥厚而意蕴充足。总的特征还是典型的笔画平直,结构端正,排列整齐的西周中期风格。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中晚期宣王时期青铜礼器,晚清道光时期在陕西宝鸡被发现,据说当时被当地农民作马槽用。经考古考证为西周器物,是当今所见最大的青铜盘。盘身以环带纹装饰,两侧铸有兽头及双耳环。《虢季子白盘》尤其以盘中铸刻的长篇铭文而著名,成为研究商周青铜文化之重器。
《虢季子白盘》内底部铸有铭文八行,自晚清以来,被学界认为是西周金文书法的绝品。铭文的书法艺术特色,体现在:用笔方面,纯净优美异乎寻常的精准的线条,圆转周到,一笔不苟,给人清丽洒然的感觉,情致超然。字的结体方面,注重单字笔画的疏密穿插,偏旁之间的相互避让,有意拉长一些了长形的线条,使空间呈现出空灵的效果,而又不显现刻意,一切是自自然然,表现的妥帖、安稳。在整篇的章法方面,这是《虢季子白盘》铭文在诸金文名作中最具特色的,创造者超乎寻常的思路,使他在创作时能驾轻就熟,如鬼斧神工。把字与字的间距和行距拉开,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使他在用笔、结字方面独到的意匠在整体的空间中得以完美的显现,呈现出的感觉是:字字珠玑,妙如秋夜星空。
西周晚期,青铜礼器在社会生活中礼制化的地位逐步减弱,青铜纹饰中先前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兽面、夔龙等纹样逐步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这一转化对金文书法也产生着影响。这便是,从便捷出发,文字的线性化成为趋势,笔画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起来,字的造型亦显得更加自由。西周晚期的《散氏盘》和《毛公鼎》代表了这一趋势的金文书法成就。《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作为西周时期金文的长篇巨制之一,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为我们展示出金文书法粗狂道劲的气象。整件作品以线条的错综、光怪陆离如天女散花般让人留恋。线条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在结字方面,似不以固定的规则,大小相参,正斜相杂,随机取势,寄奇崛于纯正,却有浑然天成的美。在章法上,也不再呈现西周中期金文书法的那种对称均匀、典雅平和,多变的错综感却展现出种种不规则的趣味。涩钝、粗重的线条珠玑罗列、奇趣层出,古拙的书风却有浑朴雄伟的气概,是西周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书法艺术之精品。
西周晚期的另一件重器《毛公鼎》,为西周晚期宣王时期的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为金文书法中少有的皇皇钜制。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具有笔法圆润精严、结字奇逸飞动、整体气象萧森的风格。字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从铭文中线条的质感,体势斜曲的巧妙衔接,细细品察也能读出字与行之间极为严整、一丝不苟。创造者这种超凡入圣的线性、字形驾驭能力,使《毛公鼎》铭文成为了公认的金文书法的一代名作。
石鼓文
先秦时期的书法,从现存史料来看,除过甲骨、金文,墨迹帛书、盟书,再就是刻凿于石质材质上的《石鼓文》了。《石鼓文》晚于西周金文,学者们考证为战国时期的观点为多,是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石鼓文》刻于十个鼓形石上,在上面以类似《诗经》大小雅的四言韵文记述秦国君游猎等活动,也称猎碣。
在书法上,《石鼓文》比金文规范、笔画均整,结字严谨,用笔道劲圆润。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与甲骨文、金文相比,石鼓文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与秦统一六国后的小篆字体已较为接近。石鼓文书法通常也被称为大篆书的典范。
大篆书法,经历了从商周到春秋战国的漫长时期,至秦为终结,是中国书法史上铸造文字的最重要时期,文字在当时的功用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中。书法艺术正是从文字的原始性实用书写中逐步地、不知不觉地发展起来。从书法艺术审美的角度审视,这些卑期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艺术形式美的诸多要素,诸如笔画的质感美,单字造型的结构列称美,章法的聚散、疏密,排列的整齐、组合的自然美。扩而大之,兼及审美表现中的风格美。
先秦的大篆书法,在文字演变的道路上,逐步超越了原始的象形,走上了单纯的线性化抽象表现,它包含了本民族的意志、生活乃至人生理想;也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字都朝着装饰化发展的路线,与我们本民族生活、心灵紧密相联。也为中国书法在后世的发展中,成为了视觉审美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实用文字,演绎了精美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