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美术欣赏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角

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艺术的欣赏,便没有艺术教育。因为艺术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首先作用于人的情感,从而改变人的思想,进而影响社会。但艺术及艺术教育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往往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贯穿这个过程始终离不开艺术欣赏。所谓艺术欣赏,一方面由于作品艺术描写的生动性,唤起了欣赏者的某些形象的记忆,印证了人们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审美情绪,从而获得一种感情上的满足;另一方面,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中具体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对客观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很自然地接受了画家对美的发现和评价,经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艺术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它遵循着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过程,即由浅到深,由表到里,由局部到整体;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再不断反复的循环,再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提高人的素质修养,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获益,乃至影响到社会的文明。

一般学校都有美术课专业课室,但不一定有适合上欣赏课的教学用具和设备。在教师方面,普通中学一般专业美术教师的数量不多,而且他们除了日常的教学外,大多还要承担许多学校的宣传或美工工作,工作压力大。有时,他们甚至每周要给整个级或更多的级和班上课,因为忙,很多美术教师根本无法在课外时间进行训练深造和及时提高、更新信息,不利于充分为美术欣赏课备课。

美术教育作为我国初等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所提出的“美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和“全面发展”,明确了美术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任务,是艺术素养的教育,应着眼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因此,中学美术教育应强调艺术素养的提高,而美术欣赏则是美术教育中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提高审判能力最有效和最重要的途径。

美术作品是名符其实的造型艺术,是美术欣赏的对象,它对欣赏者的作用是诉之视觉的,它能够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和满足人的某些对知识欲望,并启迪人的智慧。因为优秀艺术作品饱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或人们普遍的感情、理想和情绪,甚至于艺术家的表现方式或手法,都流露出作者的生活度。所以,不断地观看和欣赏美术作品,既是精神享受也是学习知识。欣赏者在受作品的感染同时,在每进行一次欣赏时,也在进行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

这实质上是一次审美活动,这是审美能力的提高积累的重要过程,自然也是健康的审美观的培养过程及直接的主要途径。

近代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即直觉,欣赏只有感性阶段,不存在理性判断。与克罗齐相反,庸俗社会学、极左思潮的鼓吹者,则否以和排斥艺术感受,只准许用固定不变的条条框框去硬套作品,以冰冷空洞的概念进行所谓的理性分析,把艺术欣赏变成一种纯粹的理性活动。他们的做法破坏了正常的艺术欣赏,当然,也就取消了艺术以形象影响人的思想感情的这种特殊的社会功能。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美术欣赏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角

因此,美术欣赏活动虽然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有着不同阶段的认识活动,但是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阶段,又是很难截然划分的。在感性阶段也常常伴有一定的分析、比较、判断等理性活动;在理性认识阶段,也总离不开具体,个别的艺术形象,始终伴随着具体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这一点同科学中的理性认识阶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欣赏之中有一定的超逻辑性和抽象性,但对启迪中学生的智慧却有很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帮助他们认识艺术现象和提高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可通过艺术作品的构图内容、题材、形式、表现技法的分析、赏解以及创作者的生平、文化背影、艺术主张等方面,及艺术家对画面效果和图式的还原,让学生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从而不致于抽象或教条地理解艺术、实质性的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美术课量少,欣赏课更少,满足不了学生的渴求;美术欣赏课的内容不充分、信息量少,而且作品的选择有的缺乏代表性和不够典型;教材内容多而不够严谨,课题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突出,给学生造成不科学的印象。教学实践中证明,每周一节美术课不合适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尤其是训练课,但美术欣赏课却可以每次一节,而又不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学生从中有受益。因而,在无法解决课时与课题内容矛盾的情况下,每周一节的美术课最适合开设美术欣赏课;另一方面中学生所处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美术欣赏课有强烈的渴望再者,目前中学生每周一节的美术课如果是以美术欣赏课型出现的话,能够暂时地缓解当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在精神和心上相对减轻负担,使唤情绪得到一定的放松。同时,在欣赏课中又一再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一定的审美力,并调节了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与同是美术课的训练课型相比较,所获知识要多得多。

在中学美术教育加强美术欣赏,符合教育的规律,符合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符合现行的《美术课程标准》精神及要求,更适合于解决当前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且在本质上落实培养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现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17561/979193931.html

更多阅读

《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2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2第2章如何选题第1节什么是一个好选题一、哲学研究的选题标准哲学研究中的好选题一般有三个特点:第一,这是一个“以小见大”、“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问题。注意:“以小见大”或“大处着眼”之“大”主

学前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练太极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前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的指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描述阶段的指导:主要是让幼儿有独自欣赏的时间,并能畅所欲言。二.形势分析阶段的指导:主要是帮幼儿积累一定的形式美的知识,引导幼儿边体验边讨论。三.解释阶段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幼儿从整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一、案例的定义“案例法”是研究者如实、准确记录某一时间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并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想人们展示了一些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

什么是儿童美术_leizhanbo 什么是儿童美术

什么是儿童美术儿童美术的概念有两个指向,既指儿童运用工具和材料创作美术作品的行为过程,也指这种行为过程的结果——儿童创作的美术作品。儿童美术首先是个时间概念,即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特定时段——儿童少年期——由创作行为主体的

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 研究课题来源

作为一线教师,其研究工作应主要围绕自身的教学实践展开,课题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1.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

声明:《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美术欣赏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角》为网友覑蕪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