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励志故事 励志小故事成为高考作文命题主流

三十年高考作文变迁史:励志小故事成为高考作文命题主流

纵观三十多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研究这其间的变化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提起高考,全国人几乎都有着强烈的共鸣。而高考作文题目更可以说是万众注目。高考作文 题,从单一到多元,从中规中矩到另辟蹊径,从千篇一律到参差多态、丰富多彩,高考作文题目,实在是中国的一面明镜,这其中体现的时代特征,折射出的社会、 时代变迁,值得人们好好深思。

八十年代:大梦方醒

高考恢复的最初几年,高考作文题目还保留着浓郁的政治色彩,甚至残留着“文革”的遗迹,如《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反映中国社会“大梦方醒”的状态。

在政治的余波中荡起双桨

1977年,正是中国大变革的前夜,570万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六岁的考生从四面八方涌向各个考场。

当时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斗争的意味很浓郁,反映了当时大众的思维定式。1978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受时政环境影响之深堪称绝无仅有: 把《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这篇文章缩写成一篇五百至六百字的短文,并且要求按原文内容缩写,不要写成读后感之类,否则扣分。这样严苛的作文要求,折射 了当时人们想要迫切使国家走上正轨的焦虑心态。

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成为主流

1979这一年全国统一命题的高考作文题目开始关注人自身的道德素质问题,要求将作家何为的文章《第二次考试》改写成一篇《陈伊玲的故事》,不能另外编造情节,不 能写成《第二次考试》的缩写,否则扣分。而1980年的《读“画蛋”有感》题目一出,则给高考作文命题涂上一抹亮色。“画蛋”开创了高考作文题目多角度思 考的先河,人的思路终于可以多少活泛起来了,思想自由在民间逐渐苏醒。

回归作文本身

1984年,高考作文要求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这一年的高考作文脱离了政治化的倾向,也没有涉及社会热点,而是回到了作文本 身。1986年又有一篇跟环保有关的题目,不过比起81年的环保作文而言,这则《树木•森林•气候》的题目更像是为启发学生想象力和思考而设,具有一定开 放性和灵活性。自此,高考作文命题真正向灵活、多样性转变。

九十年代:勇敢尝试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多元化带来社会意识的多元化。鼓励创新、鼓励尝试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1994年的高考作文《尝试》、1995 年《鸟的评说》,就是在中国建成第一个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金庸的通俗小说被北大搬进象牙塔等都让国人耳目一新的时代事件发生时的高考命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热点和道德问题成为那一阶段高考作文题目的主要关注点。

1991年的高考作文是以“近墨者黑”或者是“近墨者未必黑”为题写稿。

1999 年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可谓宕开一笔,掀开高考作文命题的新篇章。同时随着经济挂帅成为国民生活的重大内容之后,意识的多元化也对一些传统价值观 念带来猛烈冲撞。1996年《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的漫画反应的职业道德、1998年的《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这一时期的高考作 文,大多提供一则生活化、现实化的材料,要求考生就事论理,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从文体上来讲,则多以议论文为主。

20 世纪末21世纪初,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上升,国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参加高考主体变为改革开放后出生“80 后”一代,他们张扬个性,为人、行文都有突破传统思维的独到见解。郭敬明、韩寒等新生代作家代表的文坛新势力,让80后更加追求创新、创意和自由的价值 观。高考作文命题也相应变化。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2的《心灵的选择》等都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让写作者追求思 维的发散性、创造性,鼓励大胆想象,自由发挥。

零零年代:心灵励志

2004年,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的亮点,由于当年有11个省市实行自主命题,中国高考作文命题进入异彩纷呈的“黄金十年”。

高考作文命题对“互联网时代”的拥抱和反思

2003年到2013年,是互联网在中国的黄金十年。其循序渐进的历程,也体现在高考作文题目的变化上。

例如2004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目,曾给出一段材料,竟然来自“某网站4220聊天室”,材料中给出一则富于哲理的小故事,主旨在于探讨事无两样人心别, 同样的一段人生,乐观看待还是悲观处之会带来不一样的结局。这个作文题目表明互联网给中国人带来的影响已经初露端倪,神圣严肃如高考作文题,终于也可以并 非出自圣贤之口,同时,互联网的介入让作文题目开始了从宏大话语向小话语转变,从关注外界,转向自身,关注心态、情绪和自我。

从高考作文题目的变迁中可以得见,网络之于中国,不仅是使人们的生活习惯、交流方式发生改变,而是更为深远地影响甚至重塑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理性文化到“自我”的萌芽

十年之中,我们能看到,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体现了越来越多的人本思考。2003年的高考作文题全国卷,举了《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让考生阐述感情的亲疏是 否会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这则题目的立意还是从理性出发,号召人们在判断时不要受到感情的影响和蒙蔽。明显流露出理性向感性靠拢的痕迹,提出问题本身就 是一种觉醒,在提出自我价值通过什么来实现、凭谁来决定是否实现的问题时,人的自我已经开始萌芽。

高考励志故事 励志小故事成为高考作文命题主流

物质文明的昌盛与人文精神的失落

2004年浙江卷的作文题目给出一段调查材料,明确指出人与社会、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已经开始失落,在建设家园的同时,不能够不挽救失落的人文精神。随 着社会的发展和繁荣,物质文明与人文精神的不平衡越来越被凸显,由此开始,高考作文题目也逐渐把关注点落在这一问题上。

励志小故事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绝对主流

中高考语文考察的主要是学生的基本文学素养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命题方尤其倾向于对考生进行价值观、性格、心态、认识的考核。而能够让激发考生的创造性思 维,让考生有广阔的发挥空间,最好的命题形式就是材料作文,即给出一则小故事,或一段对话,让考生自选角度写作。通过梳理2003年至2013年全国中高 考作文试题,我们可以看到:“励志小故事”在整个中高考阅读理解和作文命题范围中占有65%的高比例。

很多学生面对这类题目感到棘手,拿到“励志小故事”的材料作文,无所适从,大脑一片空白。实际上,写好作文的诀窍正在于积累大量的励志小故事。如果注意观 察,你可能会发现,那些平时知识面广泛,阅读量巨大,喜欢安安静静读各类报刊书籍的同学,他们可能未必在语文课上下了多大功夫,却往往锦心绣口,妙手写文 章。语文的“内功”深厚,其实全在平日无意的一点一滴阅读间。就拿2013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同学关系”来说,这个话题在很多报刊上都有论及,《意林》 2013年的6月刊就刊载了专门针对同学、室友关系的专题(室友关系的必修课),里面从各个层次多种角度分析和阐释了青春期的孩子该如何处理跟同学、身边 人的关系,欢乐探讨有之,深入思考有之……如果平时,考生就有阅读励志小故事的良好习惯,那么作文素材在考场上如何不信手拈来,才思如泉涌?

“国学”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另一宝典

近年来,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撷取古人智慧的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多,命题人逐渐将目光转移到国学当中,传统文化成了出题的宝库。如2003年全国卷中借用了《韩 非子》中的一则寓言、2004年湖北卷中引用的刘禹锡《昏镜词》、2004年广东卷从《郁离子•冯妇》中摘取了一段故事、2006年浙江卷选出一句《列 子》的名言作为材料等等,不胜枚举。这种命题形式的变化,也生动说明了当今社会,中国国学又完成了一次从边缘到主流的传统回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16161/899394897.html

更多阅读

现代名人励志故事 5个现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5个现代名人励志小故事》励志小故事1. 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

励志小故事:生命的柠檬茶

  励志小故事:生命的柠檬茶  一对情侣在咖啡馆里发生了口角,互不相让。然后,男孩愤然离去,只留下他的女友独自垂泪。  心烦意乱的女孩搅动着面前的那杯清凉的柠檬茶,泄愤似的用匙子捣着杯中未去皮的新鲜柠檬片,柠檬片已被她捣得不

经典励志小故事200篇 经典励志小故事

 经典励志小故事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

励志小故事: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励志小故事: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某欧洲国家的一位着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仅仅30岁就已经红得发紫,誉满全球。而且郎君如意,家庭美满。一次,她到邻国来开独唱音乐会,入场券早在一年前就被抢购一空,当晚的演出也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演

励志故事100字 4则励志小故事100字

   4则励志小故事100字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

声明:《高考励志故事 励志小故事成为高考作文命题主流》为网友谱写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