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学习的人,利用各种技巧,让背诵变得更轻松。不善于学习的人,背诵时又不讲究技巧,学习当然是又苦又累,效果也不好。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背诵的方法和误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背诵的方法以及误区
无论你想背什么,只要有可能,都不要在对内容完全陌生情况下,拿过来就背。在背诵之前,提前几天时间,将要背内容浏览几遍,对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之后,再来背诵,难度会降低很多。
如果必须当场背陌生的文章,比如说,你和其他人比赛背一篇课文。此时,可先将课文朗读两三遍(用几乎听不清的声音朗读也可),然后尝试背诵,背不着时,让同学给一两字作提示,还不能背,就继续给提示,直到能继续背下去。这样提示着背完之后,重新背,提示次数会显著减少。一般通过两三次这样的提示背诵后,就能自己独立背下来了。
如果没有同学来提示,可自我提示。两眼望天,尝试背诵,背不着,就飞快地瞄一眼书,然后继续背。背诵时,可先全文朗诵两三遍,然后再分段背,能把一段独立背下来后,再背下一段,最后再统一背诵整篇文章。
但如果是背诵整本书,背熟一章再背下一章,则是效率较低的方法。一章内容背得再滚瓜烂熟,过上几天也会因遗忘而变得半生不熟,但本来就半生不熟的,再过上相当长一段时间,也一样是半生不熟。虽然也有遗忘,但其遗忘程度并不很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背诵整本书,应先浏览两三篇。对所有内容都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对所有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之后,再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对知识要点进行编号,对关键词作标记。总结归纳之后,再进行背诵。背诵时,先尝试在大脑中重构书中的意义(即尝试去背诵),回想不出来或拿不准时,就翻到那一章节去瞄一眼,进行对照,然后继续回想。也可利用目录、事先标注的关键字和编号作提示来背诵。这样通过偷窥和提示背完一遍后,对内容仍不是完全很熟,但再这样背一遍就会更容易,费时也少得多。多背几遍后,用此方法将整本书背一遍也就几分钟时间,此时,所有内容都已烂熟于胸了。
如果要考的内容不只一本书,而是五六本书,即便你曾分阶段地对每本书内容都比较烂熟,但要同时对所有这些书的内容,都能达到一闭上眼睛,每本书内容皆历历在目,可一五一十,如数家珍般地一一列举的程度,则是很难的。事实上,也是不必要的。
知识过多时,虽然可以为所有的知识建立一个框架,但这个框架是松散的,通过框架在知识间建立的联系也是松散的。若你试图通过框架和联系去列举所有知识,去回想所有细节,就会发现遗漏很多。不过,就算有遗漏,并不表示就已经忘记这些知识,只是无法主动回想起,无法根据某些概略联系来恢复具体细节而已。实际做题中,因为题目与知识的联系更紧密,这些知识可能自然就想起来了。另外,很多想不起来的原本烂熟的细节知识,其实已经内化在自动思维模式中了,如定式思维、解题套路等。
所以,当知识过多,当你曾经对所有知识极熟,你不必为遗忘而惊慌,也不必艰苦地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此时的平常复习中,既可以对书籍无目的地轻松地浏览,也可选择自觉较难部分进行细致总结,也可阅读些相关课外读物以触类旁通,还可以和同学玩些互考互助的游戏。要相信自己到了考试之时,看到题目,一定可以想起相关知识,并答上题。
很多人羡慕别人记忆力好,可过目不忘。事实上,如果你把教材看一遍或朗读一遍,尽管过后你几乎回忆不起什么内容。但看第二遍时,你会发现大多数内容都似曾相识,有些内容已经记得。每个人都能不同程度地过目不忘!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记忆材料,过目不忘的程度可能会高一些。我们每个人,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时,对内容过目不忘的程度都相当高。有些人对数字特敏感,看一遍就记下了,另一些人则感觉自己是数字盲。同样,有些人背古文很利害,有些人背英语很利害。我们没有必要去羡慕别人,也没有必要去比过别人,更没必要去跟随别人的背诵之路。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局限,了解一些背诵和学习的技巧,一样可以在可承受的时间内把知识背下来,或者就算不去背诵,一样可以高效率地把知识学好。
比如说很多人都喜欢去死记单词,但事实上,英语单词完全没必要去死记,也不用太刻意去记。通过阅读各种由易到难的教材或其他材料,慢慢地单词量就会提高很多。阅读时,可定个计划,比如:第一天,读1-4课,第二天,读3-6课,这样每次读4课,每课读2遍(计划可自己灵活调整)。每次先朗读课后单词,再阅读课文,不认识单词作记号,文章看不懂时,也不用太深究。阅读完一本书后,可再翻到每课,将作记号的单词朗读和抄写一遍。这样学习,每个生单词,先后用不同的方式,朗读、阅读、抄写,学习了三四遍,大半已在无意中记住。如果生词又在后面的文章中遇到,就会记得更牢了。
要背的内容比较少时,比如古诗、古文段落等,多朗读几遍,大半内容都在无意识中记牢。对于古文,可有口无心地朗读,朗读中会越读越顺口,通过抑扬顿挫自然形成断句,之后无论是理解句子意义还是背诵,都不在话下。
化学习中,元素性质的周期性以及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排列,是化学知识的灵魂,是可以把所有化学知识串连起来的提纲,最好能把它记牢。此时,也可通过朗读来背诵:每周或每天抽一分钟时间,将周期表前35个元素,每5个一组,朗读一遍,再把8个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朗读一遍。一般朗读七八遍后,自然就记牢了。同时记牢的还有周期表的图形结构,以后推算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排列时,会经常有急智闪现。
对于公式来说,尽管内容少,但很难被大声朗读出来,此时可通过抄写来记牢公式。在学数学物理之前,就先搜集教材上的公式,每天抄写一遍。通过抄写,可熟悉书中的符号体系,学习自然会更轻松。抄写四五遍后,阅读教材了解公式的推导。以后抄写时,就可以一边抄写,一边在脑中进行公式推导和证明,或者抄写公式的变式和结论,或者改变抄写顺序,先抄难再抄易,由较难公式反向推导容易公式。一般抄写七八遍后,会在大脑中形成公式图形记忆和公式网。这样记住公式之后,根本不会担心遗忘。到了考试前,提前七八天,每天再抄写一遍,对公式自然变得极其熟悉。
化学上的比较难的方程式,也可搜集起来抄写。
知识用框架组织起来之后,再背就要容易很多。那么,如何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的整体框架呢?一般把全部知识快速浏览两三遍,会自然在大脑中形成对知识的总体认识。这样的总体认识也算是知识的框架,但它是自发产生的,有可能不完全或不合理,并且与个人的认识理解能力有很大关系。此时,可根据目录结构,发现各章节间的逻辑关系,并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就能形成更合理更全面的框架。对于数学物理来说,公式及其推导关系,是把知识组织成框架的要点。化学中的方程式和周期表亦然。
要点记忆和关键词记忆法:一般来说,在要背诵的一段论述中,常包含5、6个要点,其中两三个要点,仅凭常识也可猜出,其余几个才是要背的重点。在一个要点中,常有一关键词,记住关键词,就能把要点的整句恢复(关键词相当于提示词)。将书阅读两三遍后,在对书上知识时行总结时,可在书上找出关键词,标注并编上号。下一次看书时,目光就可以迅速定位到关键词,然后在大脑中瞬间把内容恢复,并和书上对照。这样多浏览几遍,就能把书上内容背住了。
如何作标记也是很关键的!标记是为了方便下一次复习或背诵时,目光迅速定位到重点和关键词。因此,不要满篇都是标记,弄得晃眼,目光反而找不到焦点,适得其反。
加工深度理论:新知识之所以被理解,被掌握,是因为新知识和大脑中已有知识建立起了联系。对知识进行提问、归类等深导次分析,加工得越深,建立的联系越多,大脑对其理解就越透彻,对知识的识记效果就越好。通过机械复述来死记硬背,被加强的是单类联系的联接强度,并没有建立多样性的联系,所以并没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短时间内记忆效果不错,但长期来看,很容易遗忘。
如何抵抗遗忘?①改集中学习为分散学习,不断重复六七次而背,不如六七天,每天读一遍而背;②在进一步学习中不断使用已背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不是反复过度背诵已背过的知识。例:不要在意快忘的已背单词,通过阅读继续学习新单词,这样老单词也可能在后续的阅读中,不经意地遇到,不经意间强化;③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建立多样化的联系来抵抗遗忘。
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将所要学习的材料连续反复学习多次,直到熟记为止,这种方式称为集中学习;把所要学习的材料分散在几段有一定间隔的时间内进行学习,这叫分散学习。实验表明,分散学习是优于集中学习的。背一遍文章,如果连续诵读可能要十遍才能熟记,如果每天诵读一遍,可能只要六七遍就能熟记。
背诵的误区:①即时背诵和记忆:对未提前接触过的知识要求尽快记住。②害怕遗忘:认为忘记意味努力白费,隔几小时或一两天就把记过东西重记忆。③不通览全书,直接逐章逐节进行记忆。④对整句或大段文字作下划线标记,标记晃眼或损污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