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很自然地认为完美是美的最高层次时,残缺以另一种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残缺话题的作文,仅供参考。
残缺话题作文篇一
当人们很自然地认为完美是美的最高层次时,残缺以另一种美展现在我们面前。
每当说起思念,人们便会想到月亮。中秋佳节,圆月当空,体现的是幸福、和谐之美。与此相比诗人们更偏爱于缺月,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像细眉,像笑眼,像通往天宫的渡船……缺月独特的形状总让人遐想不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在杨柳岸酒醒,却又被“晓风残月”的景色所醉了,足以看出残月之美胜过圆月。在我看来,圆月似乎太过霸气将星星的光都掩盖了,而残月却正好,散发着柔和的清辉,与星光相映衬,与任何景物都能成为名家笔下传世的图画。
春季最宜赏花,可何必追求完整的花?风和日丽,却错过了赏花最好的时节,那不妨看看枝头的残红。虽已不完整,可仍执著的不肯落下,这不使你感动吗?风过,残余的花瓣纷纷落下,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这不使你有所感悟吗?
日食是令许多科学家倾心的天文现象,为了观察到一次完整的日食,有人愿几天几夜不合眼,有人拿着相机苦苦等候……“日”不就是太阳吗?可平时的太阳又有谁为之倾心呢?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正是因为平时的太阳都是完整的,而“日食”却是太阳被月亮挡住,是不完整的。
玉器、宝石人人都爱,可不见得有几个人喜欢未经打磨、缕刻的璞玉,这也不正是残缺胜过完整?
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的斜。如果它是直立的,那么只能说它是一座铁塔,而不是将它与奇迹沾边。
枯藤、老树、夕阳、落叶、……正是这些残缺的事物与美好的事物共同配合,才使世界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在肯定美好事物的同时,为什么要否定残缺事物的美呢?
当你发现美不一定是完美的事物,也可能是残缺的事物时,请用肯定与赞赏的语气向世界喊:“残缺也美丽!”
残缺话题作文篇二
在我的电脑中始终保存着这样一幅图片:一位英俊、健壮的男孩与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两人在跳《天鹅湖》的舞蹈。表面看这就是一张两位舞者的照片。男的向左倾形成了一个弧度,女的依偎在男的胸前,两只手打开。这只是一张芭蕾舞的照片而已。可当视线向下转移,你会发现一种令人震撼的美。
原来两人都是残疾,一位是右腿截肢,一位是左腿截肢。两人的这个工作都刚好把彼此的缺陷互相掩盖。乍一看以为是两位专业的舞者。只有仔细辨认才会发现那两只空荡荡的裤筒。每当看到这里我的内心总会有一种冲动,是对两位的敬佩?是对两位的怜悯?还是对自己的一种惭愧?
我想他们不需要我的怜悯,因为他们靠努力赢得别人的赏识与尊重;他们也不需要我佩服,因为一个残疾人都能做到,一个正常、健壮的人又何足挂齿。留下的是对自己的惭愧和对另一种美的认识,这种美鞭策我奋进,因为这种美是残缺。
是啊,有多少残缺可以化作美。张海迪的残缺留给我们是一种坚韧,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美;霍金的残缺留给我们的是一种努力追求,永不言败的美;而《千手观音》留给我们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莫大享受和阐述生命真谛的美。
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不顺时,我们就把它当作一种残缺,相信自己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美。只要我们努力克服,迎难而上,最终会得到成功,得到你想要的美好。考试差一分没及格,你可能会捶胸顿足、气愤不已。但这一分的残缺会促使你继续努力,为了这一分你可能会不辞辛劳的学习,不懈努力后,你会得到比这一分多的多的东西。这便是“残缺效应”。当我们面对残缺,并想方设法去弥补残缺时,美丽便会被创造。
残缺能使我们奋进;残缺能使我们坚持;残缺能给我们带来美丽背后生命的真谛。
残缺能不美吗?
残缺话题作文篇三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丽的事情,比如同学成绩不好,我去帮助他;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可我一般是以貌取人,没有想到样子不好的人也会做出许许多的美丽的事情。
在我家楼下,住着一个身体残疾的青年。为了治病,他家基本上没有可支配的钱了。而他每次上楼的声音都非常大,十分吵人,所以我一开始非常烦他。
在2008年的时候,汶川大地震使几十万人无家可归。我们小区要捐款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们。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刚捐完款,就发现他也到捐款箱的旁边,往里投了几百元钱。妈妈对我说:“看见那个叔叔了吗?你可要跟他学学啊。”我不以为热:“可他家为了他花了多少钱啊!他家还那么穷呢。”“那不更能显出他善良?”“哼!”我还是看不起他。但心里有点敬佩他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忽然有一阵子看不见他了,又听说他生病住院了。
一天,我看见他的母亲满脸泪痕,就好奇地跑过去问:“阿姨,您这是怎么了?”那个阿姨告诉我叔叔快不行了,可他在这种时候还不管自己,要在死后捐献眼角膜,他说他知道人们生病以后是多么痛苦!
听完以后,我惊讶了:原谅他真的像妈妈说的一样,拥有一颗善心,我越发敬爱他了。
其实身体上的残缺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内心;有些人身体健康,可内心却那么狠毒。
在这里,我要说:“残缺其实也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