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孙尚香这个名字,对三国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她是孙坚的女儿、孙权的妹妹,后来嫁给刘备为妻,成为联系孙刘两家联盟的纽带。不过,历史上的孙夫人(孙小姐)是没有留下名字的。那么,孙尚香这名字谁给取的呢?很多人可能认为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又错了。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给孙小姐取的名字是“孙仁”:
“却说孙坚有四子,皆吴夫人所生……吴夫人之妹,即为孙坚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仁。”
“孙仁”这名字太中性化,不好听。更严重的是,这名还跟一个历史人物撞车。因为按《三国志》记载:“(孙)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
也就是说,孙仁其实是孙坚庶子孙朗的别名。罗贯中把孙小姐哥哥的别名安到孙小姐头上,偏偏这又是个不咋地的名字,真不知道他老人家咋想的。
按《三国志》记载,吴夫人生四男一女,就是说孙小姐很可能就是吴夫人的亲生女儿,和孙策、孙权是同父同母的兄妹。而罗贯中则把孙小姐写成是吴夫人妹妹(孙坚次妻,孙权继母,是《三国演义》中杜撰的人物)所生。这样加工的目的,大概是为了一方面保留“吴夫人在赤壁之战前去世”的史实,另一方面则为“赤壁之战后刘备娶孙小姐”增添一个重要角色,以推动剧情发展。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中则记载着:“孙夫人者,汉破虏将军(孙)坚之女也,名仁献。”这个考证立即被史学家们否定了。既然孙夫人的兄弟已经有叫孙仁的,那她便不大可能再叫“孙仁献”了。
在早于《三国演义》的元代杂剧《隔江斗智》中,孙夫人被取名“孙安”。
至于“孙尚香”这个颇为雅致的名字,据说出自近代的京剧,如《龙凤呈祥》《别宫·祭江》等。相对而言,这个名字可比“孙仁”、“孙安”什么的好听多了,再加上京剧在过去200年里的广泛传播,后来一系列民间作品,评书评话,也都用了这个名字。
于是乎,“孙尚香”最终就成为孙夫人的标准名字,以至于连日本做的三国题材游戏里面,都尊奉这个设置。21世纪各种三国题材的历史、穿越类小说作者,也都不准备打破这个陈规。
至于近来高希希版《三国》中,放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名字不用,偏要“标新立异”地给孙夫人取名叫“孙小妹”,那真是土得掉渣,情何以堪。
孙尚香的家世,无疑是显赫的。尽管祖上前几辈只是小吏,以至于当她父亲孙坚求婚的时候,还遭到了女方亲戚的嘲笑和鄙视。但等到孙尚香出世时,孙坚已官至破虏将军、乌程侯、长沙太守,成为威震一方的霸
婚后孙尚香经常发脾气,每天舞刀弄剑,耀武扬威,欺负刘备。但这些只是小女孩耍的小把戏,其实她内心还是温柔善良的。
主。她母亲吴夫人,是东吴的豪族出身;哥哥孙策、孙权,都是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年幼的时候,父亲孙坚就中埋伏而战死。孙尚香跟随母亲,过了几年寄人篱下的日子。好在她的大哥孙策很快重振雄风,带兵扫荡江东,建立了比父亲更为广阔的基业。孙尚香也就成为豪门大户的“郡主小姐”。
从小这姑娘就被众人骄纵,再加上出身军旅世家,父亲征战而死,大哥孤军立业,这种种机遇和熏陶,又使得她养成了男孩子一样的性格。她经常与年龄较小的兄弟们一起舞刀弄枪,而且还训练了一队手持枪棒的侍女。在她的闺房之中,也是摆满兵器,就像大将的中军帐一样。
现在网络之上,给孙尚香取了“弓腰姬”的绰号,这是源自日本的三国题材动画和游戏人物设置,意思是“腰间总配着弓箭的公主”。
然而,对孙尚香来说,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并不长久。她显赫的身份、豪爽的个性,反而成了她无奈一生的唯一注解。身为三国时期的女子,或许有着超出常人的胆气。但她终究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灭掉袁绍势力,统一北方之后,又率领大军南下,气势汹汹,欲一举扫平江南。荆州牧刘表恰好病死,他儿子刘琮投降曹操。一代枭雄刘备被曹操杀得大败,狼狈逃到江夏。
曹操兵锋所指,孙权不甘心就此臣服。但要独力抵抗曹操,显然又力不从心。无奈之下,他选择与刘备联合。两家同心合力,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烧得曹操落荒北逃。
北方的强敌暂时退去了,孙权和刘备两家盟军立刻开始打各自的小算盘。曹操刚刚吞下还没来得及消化便又吐出来的荆州之地,在他俩眼里,就是一块诱人的肥肉,都恨不得扑上去咬一口。
经过一番钩心斗角的博弈,孙权让刘备占据了荆州(南郡),作为一个暂时的栖身之处。在历史上,这是孙权为了拉拢刘备,帮助对抗曹操而采取的主动战略行为。但在《三国演义》里,则变成刘备、诸葛亮巧取豪夺的结果。
赤壁之战前后说的“荆州”,包括几大块。最北方的南阳郡,就是典韦战死的宛城,早已落入曹操的控制。宛城往南,在襄江边的襄阳,是刘表的统治核心。再往南到长江边上有江陵郡(又名南郡,即今日的荆州),往东在襄江和长江交汇处是江夏郡(今日武汉)。在长江以南,则有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曹操大军南下时,占领襄阳和江陵,刘备退到江夏。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反攻荆州,周瑜夺下江陵。之后,为了巩固同盟,将江陵郡“借”给刘备,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来历。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则写诸葛亮趁着周瑜攻打江陵等城池的时候,坐收渔利,派兵把几个城都给抢了下来,有点“浑水摸鱼”的味道。至于长江以南的长沙等四郡,那是刘备自己独立打下来的,和东吴无关。
眼看着刘备占领荆州成为既定事实,孙权也只好打掉牙齿往肚里吞。
他严肃告诫:这荆州只算借给刘备,不久是要归还的。刘备满脸堆笑:那是当然了。刘备这一借荆州,便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在《三国演义》中,面对东吴方面的屡屡催逼,刘备最初是拿刘表的
儿子刘琦来搪塞:刘大公子才是荆州的主人,他在一日,荆州便该咱刘家占,他要死了,咱就把荆州让给您!
等到刘琦因为体弱多病真的去世了,孙权再派鲁肃去索要时,刘备却又号啕大哭起来:我现在没有立锥之地啊,还了荆州到哪儿待着呢?您再宽限宽限,我一找到地儿,立马就搬走!
这么着,刘备这欠债的成了老大。孙权每每想到荆州那块物产丰富、位置重要的好地方,便心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