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关于初二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的教学反思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二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二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反思(一)
本课叙述我国进入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成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港澳顺利回归并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港澳地区和内地共同繁荣。海峡两岸的交往也日益密切,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回顾近代历史,理解现实问题,增强时代责任感的很好素材。本课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拘泥于教材框架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具体反思如下:
1.注重历史的沿革和学科知识的纵向联系,从导课到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描绘、展示,体现了历史学科与地理、语文、信息等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尤其多次运用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教学以及历史图片等辅助教具,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地感知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如本课用视频《七子之歌》进行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为学习新内容起到一个铺垫和引入的作用;再如观看《香港回归》的视频片段,再现当时历史情境,重温历史,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实践证明:历史课和多学科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
2.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在讲课时,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锻炼学生理解、分析和归纳课文内容的能力。讲课中穿插了旧知识的复习,锻炼了学生的横向历史思维。借用历史史实帮助学生体会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借助对比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学生通过“看”“听”“读”“想”“写”“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完成学习任务。
3.对于至今尚未回归的台湾岛,则是通过回顾台湾历史、看图片、举例子、小组讨论和畅想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了解台湾的历史与现状中,激发起对祖国的宝岛台湾的热爱和关注,从而引发为实现国家统一而奋发努力的思想情感。如果让学生自己来谈谈有关统一台湾的方法和设想,也许更有利于丰富他们的想像力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内容,课前布置让学生搜集和整理有关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做展示说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做课堂主人的主人翁意识,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参与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用历史的、人文的、开放的角度看待和评价历史,并运用历史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将三维目标有机地融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本课还把学习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课后反映达到了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目的。对于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发展,我用两则新闻报道里体现它们的繁荣发展,能够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这部分内容,并从中体现“一国两制”的好处,从而体现这个构想的科学性与创造性。
初二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反思(二)
本课的小结以师生论坛的形式进行,师生一起登录校园网的历史学科论坛,对课程内容及其相关内容提问题、谈观点,互动讨论,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平台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以下几点:
1、教学的趣味性。本课历史内容生动具体,故事性强,趣味性足,知识面广,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穿插趣味性、知识性的内容,准备的图片音像资料较多,并将他们制成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我在备课过程中认真设计每一个问题,层层设问,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节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我应该指导学生尽可能的从多种渠道、以多种形式搜集本课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本节课有些知识教师讲的过多,应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论坛讨论,学生对一些课堂上理解不透的问题认识得更加清楚教学重点、难点得以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