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近代史论文参考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就由其性质决定了,那就是要反帝反封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富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近代史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近代史论文参考篇一

《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争》

摘 要: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到1949年这110年间的历史。本论文是从1840到1919这80年着手,研究的是这80年间的历史。在人类历史中,80年只是微不足道的几十年,可是对于近代中国人来说,这80年却不容忽视。因为这80年在中华民族史上是一个苦难的岁月,是一段艰辛的历程。这段历史,留下了许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甚至于中国近代起始时间以及以什么作为标志,学术界还存在多种说法。

关键词:中国;近代历史;开端之争

一、鸦片战争开端说

一般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在很多学者看来,从鸦片战争失败就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开始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这个说法是很合理的。虽然很多学者都赞同鸦片战争开端说,但是就鸦片战争具体开始的时间上,大家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1839年说

1839年发生了九龙之战,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的第一战。另外这一年,还发生了两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第一个是中国禁烟运动开始了,这标志着中国和英国正式进入正面的对立状态。第二个是英国政府通过了远征中国的议案。这就是1839年说。

(二)1840说

1840年6月,英国的海军少将曾率领远征军,在到达广州附近的洋面的时候。这事实上也就标志着中国和英国双方,从那一刻起就正式进入战争状态。因此1840年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学者们认为是鸦片战争的开始。这就是1840年说。

(三)1842年说

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正式签订,随之而来,中国社会开始变化,国家地位也有了改变,这都是这一场战争结束之后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导致的。从这个时候起,中国近代的历史才真正开篇。这就是1842年说。

虽然鸦片战争开端说获得了大多数学者得认同,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反对这一说法。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置疑鸦片战争开端说的学者越来越多,甚至有学者这么认为:鸦片战争开端说,这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假说,他假定中国社会,是由于受到外部世界的冲击,所以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变化。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讲,也就是会出现新的社会经济因素。但是学者们同样认为:不论社会如何变化,他都取决于这个社会内部的内层驱动力。也就是说,随着鸦片战争之后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虽然中国社会经济会发生变化,但是社会经济怎么变化,变化的趋势又是什么,这个主要取决于社会内部的能动因素。而实际上呢,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内部无论是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还是从新的生产力因素方面来说,他们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事实上,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除了这部分学者提出质疑,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个鸦片战争开端说,他只不过是所谓的中国社会停滞论基础上的一个冲击反应模式。这些学者中主要是西方的一些学者,他们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一个停滞不前、自我感觉良好的社会,就像死水一样。如果不加以干涉,让这个社会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的话,中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就必须有一股外部力量对他进行冲击,他才会有所反应。

除了以上两种反对观点,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这个鸦片战争开端说,还存在着一种缺陷。那就是不利于历史老师的教学。因为清朝历史被鸦片战争分成两段。讲清代历史的和讲中国古代史的,一旦讲到清朝中期就结束了,割断了历史的整体性。

近代史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近代史论文参考

所以这些学者是反对以鸦片战争作为近代史的开端的。

二、明清之际开端说

(一)1581年说

1581年也就是明代万历九年,这一年,张居正进行了改革,他推出了一条鞭法。这条鞭法随之带来的是:意大利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这个也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起点。因此有学者认为,紧接着一条鞭法的确立和利玛窦来华而来的,就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历史。因为改革开放到现在还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主题,所以他们认为把1581年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这是毫无争议的。

(二)明代隆庆帝开放说

在隆庆帝的继位后,隆庆帝推出了一个开放措施。那就是在福建彰州设立海城县。而且在隆庆元年就是1567年的时候,部分海禁也被开放了。在这之前明朝一直是禁海的。通过这一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此之后,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骚扰,倭患基本平息。海外贸易也跟着快速发展起来。并且这时白银大量内流,白银的大量内流,就标着那个时期的银本位制基本得到确立。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商品经济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所以这些学者主张明代隆庆开放,才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这是明代隆庆帝开放说。

(三)1644年说

1644年,清朝入关,定都北京,清王朝从此正式开始。这个年份和世界近代历史开端年代是相吻合的。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640年。所以世界近代史就从1640年开始。因此把中国近代史定于1644年,这就非常吻合世界近代史的时间。这就是1644年说。

(四)1600年说

国外的一些学者就把160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我们可以从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看出。他就把160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此他提出了三个依据,第一个,他认为东方历史和西方历史的汇合,实际上就是在16世纪。16世纪17世纪,欧洲人、俄罗斯人的来临,为19世纪西方在中国的强烈活动做好了准备工作,这个强烈活动实际上也就是西方来侵略中国。第二个是以1600年为开端,他正好是与欧洲近代开始是相吻合的。第三个是1600年到1800年两百年间,中国内政的发展,外交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探讨,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明清之际开端说。

三、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说

最后一种学说认为中国近代的开端是:以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鸦片战争为标志的。这个年代是1861年。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很多有标志性的事件。第一个,他们认为:只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形成了这种《北京条约》体系,才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真正地侵入了中国内地。同时也因为太平天国起义,对清朝统治造成了严重打击,才使得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先进性,从而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最终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始真正有意识的,改变固有的华夷之辩这么一个政治旧习,这么一个固有的观念,使得当时清政府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摆脱内忧外患。第二个标志性的事件是:太平天国上游重镇安庆失守,这个安庆失守基本上可以说,它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第三个就是在1861年这一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这个实际上我们又可以把他看作是洋务运动的开始。当然洋务运动的开始,大规模是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第四个是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通过这一个个标志性的事件,所以他们认为把1861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好不过。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有学者赞成鸦片战争说,有学者赞成明清之际说,还有学者赞成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说。可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道理。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结论,但是我们从他们的争执中,可以看出历史在这个时期确实已经踏入了近代的门槛。

大学近代史论文参考篇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

摘要: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伟大的历史功绩:正确判断战争的性质,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科学制定军事战略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也不会有中国革命的最后成功。

关键词:共产党正文一、正确判断战争性质

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战争观是正确判断战争性质、澄清民众对战争的模糊认识、克服消极情绪、鼓舞民族士气的重要前提。早在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就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自己殖民地的阴谋。毛泽东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在中日这样一个决死的战争中,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出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它和所有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一样,是退步的、非正义的;与此相反,中国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是反对侵略,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战争。以正义反对非正义,以正义战争来消灭非正义战争,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方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辩证法。因此,以正义的、革命的战争消灭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是共产党抗战领导理念的逻辑起点,也是抗战胜利的理论基石。

二、广泛建立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战争必须唤起民众。如何唤起民众?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通过统一战线实行最为广泛的社会政治动员。

首先,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好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的关系,坚持把民族矛盾作为主要矛盾放在首位。这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扩大了统一战线的阵营。其次,通过采取既统一又独立、既联合又斗争的政治策略和斗争艺术,坚持了党在统一战线中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权和组织上的独立性。第三,坚持把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联系起来,为主动争取抗战的国际援助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中华民族的应有贡献提供了理论依据。

能否唤起与组织民众,在战争中不断增强党的政治动员力,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功能的强弱,也是衡量一个政党凝聚力和领导力的重要尺度。当时中国的广大人民,长期生活在及其悲惨的环境中,他们更关心的是自身生活的改善,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人民是愿意接受共产党抗日的主张和政治动员的,但是在人民饿着肚子的时候是很难发动起他们的,因此,最关键的一环是改善群众生活,为此各根据地先后实行了休养民力,制定了减租减息的政策,这不仅保证了各阶层人民的利益,调动了抗日战争的积极性,而且保证战争物质的需要。另外当时绝大部分人民文化基础薄弱,民族意识淡薄,如毛泽东所说“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在积极倡导、构建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功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入的社会政治动员,从而组织起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在抗战中具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动员力?其一是由于它高举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大旗,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感情,一旦被激发起来,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精神动员力;其二是由于它具有统一战线这种政治组织形式。而且积极协调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保证各阶层之间的利益。

三、科学制定军事战略

毫无疑义,要领导一场战争取得胜利,必须要有正确的军事战略。中国共产党最重大的贡献之一,是在客观分析中日双方各自特点和力量对比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性质及其基本战略。

从战争一开始,国内就存在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不同的看法。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诸方面正确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有力地批驳了上述两种谬论,作出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的科学论断,强调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并由此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和战术,这些战略、战术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辩证法。《论持久战》的发表,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心,一时间从政治领袖人物、军人到普通的知识分子争相阅读,成为指引战争胜利的指路明灯。

《论持久战》的军事辩证法,首先在于具体地、历史地分析、预测了这场战争的发展历程,科学地设想它要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将通过我方积极发挥能动性,改变双方力量的客观对比,从而使我方力量从弱势到均衡再到优势、而敌方力量从优势到均衡到弱势。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了战争持续时间的长短,也决定了我们进行战略反攻条件的成熟与否。这种分析与预测,是基于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深刻把握,基于对这场战争中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各种对比因素的深刻认识,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的科学分析。

实践已经证明这种分析是同战争发展的客观进程相符合的。其次,这种军事辩证法又具体体现在内线与外线、持久与速决、进攻与防御等军事作战原则的辩证关系上。一是以战役和战斗中的进攻实现战略上的防御。在战争初期,由于敌强我弱,人民军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保存自己,待机破敌。这决定了我军在与敌军争胜的过程中往往不是一开始就采取攻势,而是采取退却、防守。但这种防御不是消极的,而是通过积极的战役的进攻,实现战略防御的目标。二是以战役和战斗中的速决战实现战略上的相持。应该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动,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尽量避免持久的阵地的消耗战。这样才能最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在此消彼长中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为第三阶段的反攻准备条件。三是以战役和战斗的外线实现战略上的内线作战。从整个战略上来说,敌方是外线作战,我方是内线作战。但由于敌方兵力有限,我方主力军在内线、游击队在外线,完全可能从内外线形成对敌人的夹击之势,从而使整个战线呈现犬牙交错的态势。

四、大力建设抗战文化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文化建设。坚持文化服务于抗战,利用抗战文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优秀的作品凝聚人民的爱国情感,鼓舞人民的抗日信心,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抗战文化的发展方向。坚决抵制妥协投降文化和专制文化,批判有害抗战的错误文化理论,保证抗战文化健康发展。总结抗战文化发展的经验,先进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现实,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的和卖国投降的奴性文化,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新方向。它在抗战前,能唤醒民众,是进行抗战的思想准备;在抗战中,能团结民众,是抗战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

唤醒民众,首要的是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和抵御侵略的斗志。在黑暗的封建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奴役下,很多中国人对生存处境逆来顺受,对前途认识不清。因此,在抗战中,“全民族的第一个任务,在于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一部分人的悲观恐惧情绪,坚决拥护正确的抗战方针,反对任何投降妥协的企图,坚持抗战到底。”抗战开始后,解放区的文艺运动紧密结合抗战的需要和群众的文化要求,迅速和普遍地发展起来。文艺工作者创作了许多反映工农兵斗争生活的、为工农兵所喜闻乐见的作品,如《兄妹开荒》等。国统区的抗战文艺也得到蓬勃发展。如郭沫若取材于历史事实的《屈原》等六部剧本,通过剪裁与安排历史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对于教育群众团结抗战起到了显著作用。

团结民众,重要的是振奋民族精神,以民族文化为纽带,去团结、激励和增强抗日部队、全国人民,乃至全体炎黄子孙的抗日凝聚力、战斗力。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影响和推动下,全国文艺界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有力地团结了文艺界人士和知识分子,使他们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在抗战文化运动中,文化工作者以“文章下乡文人入伍”为号召,纷纷走上前线,到游击队中去,到伤兵医院去,到难民收容所去,到内地城市和乡村中去,用抗战文化激励民众,鼓舞战士,直接为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服务。

发挥精神示范作用: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有很多在实践博弈中综合起作用的因素,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自己的纲领和宗旨,在民族危亡关头,自觉担负起抗战的历史任务,并在此过程中为了民族利益,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抗日战争中强大的精神示范群体。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抗战中或驰骋疆场,成为冲锋陷阵的抗日英雄;或深入民众,成为播撒抗日火种的组织者、宣传者;或打入敌人内部,成为在血雨腥风中与敌周旋的英勇战士。他们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成为全中国人民抗战的模范。

六十多年前,中国人民所取得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乃至世界现代战争史上一幅最悲壮的画卷,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忧患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回顾八年抗战史,当时在全国范围尚处于非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动员力,以其先进的领导理念和战争策略,自觉担负起了这场民族反侵略战争的历史重任。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是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胜利,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理念的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也不会有中国革命的最后成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12861/48739510.html

更多阅读

国标: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一、参考文献格式1.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2.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

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z

最近,在做论文参考文献的编写,特地搜索了下相关资料,希望对又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J——期刊文章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 印刷体英文

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论文的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著作,是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参考文献要放在论文正文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

声明:《近代史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近代史论文参考》为网友漫步繁华街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