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增强创新思维的意识,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进行创新思维实践”,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三个中心环节,是决定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基础和关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创新思维的环节,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按照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我们必须突出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初步掌握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细性、敏感性和知觉性的特征,它的思维方法有许多,包括发散性思维、质疑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横向思维等。在训练中,同学们不仅要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这些方法,还深切领会到了这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无比奇妙的作用,并能自觉地把这些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去。
第二基本创新思维的训练。这是在掌握创新思维方法的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规范和技能,基本思维程序是:“观察——联想——思考——筛选——设计”。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通过观察,触发联想,提出问题,然后进入广泛深入地思考,设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科学的筛选,选出较好的设想再进行周密的设计。
第三系统综合能力的训练。创新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它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该训练就是要使同学们把学到的各种思维方法、技能融会贯通,系统把握,综合运用。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创新性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四联系实际,进行创新思维的实践。这是成功的关键。
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即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世界上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如有一道奥林匹克(OM)语言即兴题,要求说出尽量多的虚假的东西,同学的答案五花八门,有普通的如假发、假酒、假话,有创新性的如假肢、假新闻等。这样围绕某个事物横向或纵向的展开联想,可有效的提高同学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为创新性思维打好扎实基础。
创新思维的特征除了非常规性外,还有创新思维的积极主动性。积极主动性显然是对进行创新的人所提出的要求,要创新新的事物,新的方法,就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和进取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所未思”,去创新地解决问题;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更需要创新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去敏锐观察,发挥想象,活跃灵感,标新立异,把一个人的全部积极的心理品质都调动起来。举个例子来说明想象巨大的“负作用”。有一条30厘米宽、数米长的木板放在地上,让同学从木板上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可以说任何一个同学都能毫无困难地完成这件事情。然而,把这条木板放在两个悬崖峭壁之间,尽管这木板足够结实,是否每同学都敢走过去?看到木板下面的深渊,像狼牙一样尖利交错的岩石,飘浮的云朵,若是一不小心摔下去,你想象—下那结果会怎么样?轻者腿断胳膊折,重者摔成肉饼,呜呼哀哉!想象到如此的凄惨场景,你还有胆量走过去吗!
2005年4月3日,中国斯诺克公开赛落下帷幕。在引人瞩目的决赛中,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令人信服地以9-5击败世界排名第二的苏格兰名将斯蒂芬-亨得利,历史性地获得个人职业生涯首个斯诺克排名赛世界冠军,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获的斯诺克世界冠军。18岁的丁俊晖表现非常出色,他近乎完美的表演又一次使国际台球界震惊了。丁俊晖之所以被誉为斯诺克“神童”,这与他过人的天分和刻苦的训练密不可分。但有个外因是其他“神童”不容易遇到的,这个外因就是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他以“一系列非常规思维”的毅力以及非凡的洞察力、鉴赏力、预知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儿子的培养之中。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得到一个启示:如果经常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遇到类似事情,可以选择的方案多了,也许还能有什么新故事流芳百世呢!
一位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连续30年的实验,他挑选了100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智商在151以上)进行跟踪实验。这些智力相近的儿童,后来成就相差却很大,有的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的则平庸无奇。心理学家仔细研究了20%最有成就的对象和20%最无成就的对象,发现他们最大和最显著的差别,不在于智力,而在于兴趣、意志、信心、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智慧和修养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基本品质。
要想成为创新人才,首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整天忙于身边的琐事,感情用事,长期在庸俗的气氛中过日子,那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了。诸葛亮曾说过“夫志当存高远”。为了崇高的目标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高尚的事业,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伟大的毅力产生于伟大的目标。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南非的白人种族主义者活动猖獗。为了争取种族平等,黑人运动领袖曼德拉领导黑人开始了非暴力争取自由的运动。为此,他多次被捕并在监狱内渡过了漫长的10多年,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作长期的斗争呢?伟大的目标。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和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旅程的尽头是成功。
坚定的信心是创新人才所必须的另一重要品质。日本索尼公司有“不录用专家”的说法,公司的缔造者、名誉总裁井深健说:“索尼成功的关键在于销售、科学技术诸方面不盲从他人。”他们寻求的是乐观、坦率、兴趣广泛、自信心足的人,因为他们认为自信心是创新成功的基石。日本富士山山麓,有一个培养企业领导人的学校。这个学校有一个很特别的课程,就是每天出操时要求同学大声呼喊:“我能行。”因为学校创办人认为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创新人才必须重视的另一要素。传统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但是如果成天所要面对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我们可以预见他的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只有当你对自己的事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不遗余力地追求它,探寻它,采摘其中的珍宝,你的创新力才会开发出来。当然,兴趣人人都有,但兴趣有好坏之差。兴趣真正确立起来,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往往会陪伴人们终生。据心理学家研究,兴趣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直观兴趣。即看到周围美丽的、引人注目的东西,自然引起的兴趣;第二类是自觉兴趣,这种兴趣伴随着思维活动,能从引起兴趣的事物中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丰富的联想;第三类是潜在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包括思维,还加入了意志成分,带有目的性、方向性和持久性。准备有所创新的人应当努力培养自己的潜在兴趣。
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热爱目己的事业。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读高时,最感兴趣的不是物理学,而是中国史,但当他权衡自己的知识结构后,认为自己的兴趣是物理学,于是他选择了物理学。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在物理学领域悟到了其中的乐趣,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他领导的小组在1974年发现了J粒子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被美国军方要人誉为1人可抵5个师。他不仅对空气动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与铁道工程、薄壳结构理论、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和系统工程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然,作为一个创新人才,还必须具备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崇拜书籍、不盲目从众的思想品质,要具备经常更新思想观念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