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得了黄疸,新生儿黄疸怎样治疗? 新生儿黄疸该如何治疗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仅供参考。
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
1、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也分为中药和西药。西药治疗方法是通过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西药以酶诱导素或糖皮质激素为主,中药治疗方法则主要以茵陈蒿汤为主。
2、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只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上升都可以进行光疗,尤其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适合使用光照疗法。
将新生儿卧放在光疗箱中。记住双眼要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蓝光或双面蓝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等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
3、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减轻贫血。不过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且也会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用时要严格注意掌握指证。
如何治疗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1.一般情况良好;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见于母乳喂养儿,黄疸于生后3-8天出现,1-3周达高峰,6-12周消退,停喂母乳3-5天,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有助于诊断。
黄疸症状:各种新生儿黄疸的特点核黄疸:是指胆红素脑病,一般多留有后遗症,严重者可死亡。核黄疸的四联症: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不能过快的给予高渗药物输入,以避免增加脑内胆红素浓度。
新生儿败血症引起的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进奶量减少、溢奶、嗜睡或烦躁不安、哭声低、发热或体温不升、不吃、反应低下、面色苍白或灰暗、神萎、嗜睡、体重不增等症状。出现以下表现时应高度怀疑败血症: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休克;呼吸窘迫等其它表现;可合并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等。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引起的黄疸:大多数RH溶血病患儿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而多数ABO溶血病在第2-3天出现。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型为主,但如溶血严重,造成胆汁淤积,结合胆红素也可升高。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病症。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 2~ 3天出现 ,但黄疸程度较轻 ,先见于面颈部 ,发展缓慢 ,生后 4~ 5天黄疸最明显 ,可延及躯干或四肢近端 ,粪便黄色 ,尿色不黄 ,其他情况正常 ;生后 7~ 10天逐渐消退。早产儿由于血浆白蛋白偏低 ,肝功能更不成熟 ,黄疸程度较重 ,可延至 2~ 4周才消退。
黄疸治疗:新生儿黄疸须及时治疗如若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生后 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05umol/L ,也就是四肢及手足心发黄时。③血清胆结合红素 >3 4umol/L。④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 85umol/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 ,足月儿超过 2周 ,早产儿超过 4周 ,或进行性加重 ,或退而复现。其原因与先天宫内感染、母子血型不合发生溶血、先天性酶缺陷、感染以及先天胆道闭锁等因素有关。
与儿童和成人不同的是 ,早期新生儿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绝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未结合胆红素有神经毒性 ,可透过生物膜及血脑屏障 ,当未结合胆红素超过342umol/L ;或是小早产儿有缺氧、酸中毒等合并症时 ,未结合胆红素超过 171umol/L时 ,如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导致中枢神经受损 ,最易侵犯基底节部位 ,故又称核黄疸。这种病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病死率高 ,存活者也多遗留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脑瘫、核黄疸等后遗症 ,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 ,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也就是说 ,为了孩子的生命和健康 ,新生儿黄疸必须及时看医生 ,由医生专业地判断其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并决定是否住院治疗或观察。因高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是完全可以防治的疾病。对早期高危新生儿如黄疸发生早、进展快、程度重 ,应监测胆红素 ,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诊断 ,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 ;严重者应按急症处理 ,如RH血型不合溶血病等。我科对新生婴儿黄疸的鉴别诊断及早期诊断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首先在西南开展双管同步换血救治重症黄疸 100多例黄疸 ,均成功防止了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新生儿因葡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而引起的黄疸,叫做新生儿黄疸。此病多见于广东等华南地区。
黄疸病因:黄疸的病因病机是什么多数新生儿黄疸的发病诱因不清楚。部分病例可因新生儿有脐炎、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炎、脓疱疮、腹泻等感染诱发的溶血和黄疸。也可因给新生儿哺乳的母亲正在服用氧化剂药物,或新生儿穿着有樟脑丸气味的衣服,而发生溶血和黄疸。许多病例找不到诸如药物或化学物质诱发溶血的因素。休 闲 居 编 辑
以下因素可能与患G6PD缺乏的婴儿易发生新生儿黄疸有关:①血糖较低;②产生酶的功能还较差。由于GSH过氧化物酶的合成较少,故缺乏G6PD的红细胞更易被破坏。G6PD酶的类型大多为酶活性降低较显著者,在酶活性降低较轻者(如A-型),新生儿黄疸很少发生;③新生儿排泄胆红素的生理功能还不够健全,故较小量的溶血即可产生较高浓度的血清胆红素。
如何治疗新生儿黄疸:①输血: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 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严重者不需输血。
②光疗:患儿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这种治疗,皮肤黄疸消退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均较快。
为了预防新生儿黄疸,应避免接触能诱发溶血的药物、化学物品,禁用可诱发溶血性贫血的氧化剂药物。衣服被褥忌有樟脑丸或萘的气味。如果患儿是由母亲哺乳的,其母亲也要忌用氧化剂药物,忌食蚕豆,忌与樟脑丸或萘接触。 本病如不发生核黄疸,预后良好。但以后如与氧化剂药物或蚕豆接触或发生感染时,溶血和贫血可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