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关于销售励志的文章都是很适合销售员看的,那么适合销售员看的经典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适合销售员看的经典励志文章:如何把一个苹果卖到100万
在一次营销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拿出一个苹果,老师说,这个苹果是早上在家门口的市场上买来的,大约0.5元钱,如果不考虑客观条件,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依靠自己的智慧,来为它增值,卖到一百万元。你有什么办法么?
一个苹果,卖到一百万,您想钱想疯了吧?老师的话音刚落,坐在最后一排的胖子扯出一嗓子,全班哄堂大笑。要是一个苹果卖到一百万,傻子还来上课啊!不知谁又一嗓子,全班炸了锅。
老师并不说话,只是微笑着看着大家,过了大约有一两分钟的样子,老师又把苹果举了举,很认真的问大家,真的不可能?大家迷惑的看着他,不自觉的摇摇头。
那好吧,我想把他卖到5元钱,你们有没有办法?
这个好办,加一个漂亮的包装,苹果上印上金猪贺岁,应该能卖出去!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女生站了起来。全班一下子安静下来,那女生又重复一遍。
这个女同学的办法可不可行?老师又举了举苹果。这个差不多,大家点了点头,还有什么办法卖到5元钱?大家都不做声。
那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把这个苹果卖到10元或者20元钱?老师举着苹果。
呵呵,这个可以做得到。把它拿到一家高档的大酒店,榨成苹果汁,别说20元,30元也可以卖得到。
怎么样,我着苹果已经可卖到30元了,老师举着苹果手舞足蹈,接着来,接着来,我们把他卖到一百元!
班里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大家瞪着眼看着老师,老师举着苹果在我们面前晃来晃去。
有了,是女同学的嗓子,找李宇春在苹果上签个名字,别说100块,1000块都有人买,她是李宇春的铁杆粉丝。
这个同学的主意怎么样,会不会有人买?会的,很多同学都在点头。
在大饭店里做成水果沙拉或者拼盘,也可以卖到100元,又有人喊道。
不错,老师把苹果举到嘴边比划了一下,做成水果拼盘或者沙拉可以卖到一百元,找李宇春签个名差不多可以卖到1000元。看看,这个苹果现在已经至1000元了。
那我想把他卖到一万元,该怎么办?老师得寸进尺。
放到神六上,上天走一圈,保您能整到一万元!胖子憋不住了。
不错,这同学的主意不错,只是神六已经下来了,如果把我的苹果能放到神七上,你们说,一万元,我卖不卖?不卖!
看来一万元已经不成问题了。我想把它卖到6.6万元。有没有办法?老师放下苹果,这次不用你们想了,我来给大家读则新闻。
据法制晚报2006年10月24日报道,北京奥运推荐果品评选性苹果专场首次举行,昌平崔村镇真顺果园张国福的宫藤红富士摘得“奥运苹果”果王桂冠。该“奥运苹果”果王6.6万元天价拍出。
看看,如果我的苹果能获得这个称号,并且拿去拍卖,是不是可以卖到6.6元?
同学们,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继续想,我想把他卖到十万元,有没有办法?老师又举了举苹果。
卖到十万?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老师不说话,脸上挂着诡秘的笑,把又大又红的苹果举得高高的。
我们老家有一种植物叫红豆杉,据说含有治疗癌症成份,用红豆杉的木头雕刻的水杯可以卖到4、5百元一个,我是说,如果这个苹果有这个功能,比如说吃一个苹果,癌症就可以治好,那肯定10万元有人买的。中间有一个女生说话了,她家是云南的。
那当然,别说10万,100万、1000万有人买!同桌跟着附和。
老师朝这个女生伸了伸苹果,很好!挖掘苹果的功能。
哈哈,我这个苹果被忽悠到了一千万!再想想,还有没有办法?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定情物,刚刚在考古的墓穴里发现!
砸住牛顿的头的那棵苹果树死前最后结的唯一的苹果,肯定能够买到10万的。
温总理到美国访问,小布什在他的农庄里亲手摘给总理的苹果,被拿到抗震救灾晚会上拍卖,最好是中央电视台一套直播,还能卖到一千万的。
大家七嘴八舌在议论,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似乎每个人都有很多这样的点子。
老师潇洒的挥了挥了手,大家安静下来。一个苹果能不能买到一百万?能!不仅能,而且还有可能买到一千万甚至更多。看来,这并不是件很难的事。这需要策划。
问题在于很多人只是在卖产品,不是在卖产品里面所包含的文化、观念、感情、感觉、心情等等这些东西,所以能能说他们会销售吗?
或者他们也想买这些东西,但他们并没有找到满足人们这些需要的条件!
销售的精髓在于满足人们的深层次的需求,而不是表面的需求!
好了,我并不仅仅是给大家上营销课的,同时也是告诉大家,我们要学会创造机会。
适合销售员看的经典励志文章:惠普是这样被搞定的
作者:厉馥华
我走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美国运通公司。面试后,上司罗觉得我非常适合从事企业卡销售。当时只是傻傻地接下工作,上班第一天就觉得自己上当了——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做销售!
我的职位是“企业卡会员部行销专员”。个人卡是一张一张卖,企业卡是一个公司要五张以上才能申请,当然最好是找大客户,几百张几百张地卖。刚开始我很苦恼,因为不认识半个人,去哪儿找客户?后来我冷静下来,决定先选择目标,看哪些行业正蓬勃发展,最后锁定计算机业为拓展目标。
我每天规定自己:上班总共要打四百通电话找客户。凭着一股阿Q精神,我什么都不想,第一天就打了四百通电话,第二天、第三天都这样拼命,但第四天的时候嗓子全哑了,只好乖乖回家休养了。我的方法或许很傻,但从每天的四百通电话里,无形之中,技巧已经磨炼出来。
刚开始常常吃闭门羹,一句“不需要”就被挂断。但打到后来,没有人再随意挂我电话了,因为我琢磨出一个关键点:在电话上急着推销,什么都讲不清楚,于是我只约一个时间见面。果然,我做这样的邀约以后,几乎没失手过。
工作半年后,我就成为公司的高级推销员。第二年,我开始对惠普产生兴趣。惠普是大家公认最难搞的客户,有太多的人找他们谈企业卡。全都吃了闭门羹。恐怕惠普的人一听到“企业卡”三个字就疲乏。果然,虽然我把所有的资源都拿来上阵,结果完全不得其门而入。
于是我动不动就带着饮料、点心去惠普拜访,还故意说是刚好经过。我绝口不提企业卡,久而久之,惠普很多员工都和我很熟,我结识越来越多的“有利人士”。其实他们也都知道我的最终目的,但我仍不提及公事,反而是他们觉得不好意思,主动建议我可以找谁谈,总经理秘书建议我去找财务部秘书,尝试半年后,财务部又推给人事部……
总之,在“踢皮球阶段”我只能跟着皮球转。
任何人在此时都会感到挫败,我却觉得在踢来踢去的过程里,可以慢慢摸清惠普内部的架构组织。再说,谁知道是不是会被踢到对的地方?所以我很乐观地觉得事情越来越有希望。事实上,当时我才经营了一年多,如果早知道还得努力一年,恐怕会提前举白旗。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看似无路可走时,我忽然想到惠普有“员工福利委员会”。福委会主席告诉我员工都认为拿企业卡很光荣,多年来一直想要,但公司不肯发,福委会没有决定的权力。我就请福委会主席统计公司有多少人想拿企业卡,结果有两百多人,占全公司1/3。
接着我请这两百多名员工先将表格填好,利用群众力量,站在员工福利的角度去谈。不管这方法会不会有效果,不放手一试怎么知道呢?
申请书传下去以后,大家就开始流传公司准备发企业卡申请书,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搜集到三百多张申请书。惠普各层主管不再踢皮球,而决定慎重评估员工的需求与福利,最后终于同意办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