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教学活动里的重要内容,要怎样做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做好素质教育工作的方法,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素质教育是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是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从而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如果课堂教学仍是采用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一、立足实际1.坚持从实际出发。要在遵循课堂教学改革确定的目标、基本原则、操作规范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现状、班级现状、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现实情况来设计和打造有效课堂。既要防止背离课改操作规范,走回头路的现象,也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更要反对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不良风气,还要防止对问题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克服主客观方面的许多困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客观实际的把握,同时要知难而进,走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课改之路。
2.坚持循序渐进。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实质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重新整合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重新构建课程的模式。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方法的转变,会使教师和学生有许多的不习惯和不适应。要把一种已为师生习惯而熟练的教学方法改变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需要有目标,有决心、有信心、有耐心。要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熟能生巧,厚积薄发。
3.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要引导教师重视学生学科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切实纠正盲目增加内容和难度的倾向。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实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要深化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能力。
4.增强课程执行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是指教师落实课程标准的能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执行力是左右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分教育质量平庸还是卓越的明显标记。课程执行力最重要的主体是校长,俗话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课程执行力极大影响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课程改革能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课程改革的理解、认同以及执行能力。校长要一手抓课程策略,一手抓课程执行,以此促进课程改革发展。
二、示范引领1.学习反思,达成共识。认识是行为的前提,教学观念转变是教学方式转变的根本。为此,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反思自身的教学与课改要求以及与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距离,分析查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现象及原因。做好反思记录,拟定课改计划,大胆尝试实践。
2.示范引领,搭建平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拓宽提高教学质量的空间,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工作中要注意两点:一要注重先进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引领和借鉴。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通过对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学习借鉴和引领,让大家开阔眼界,认真研讨,并结合本地实践,逐渐探索出便于操作又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二要注重发挥教研员、学科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出一大批学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搭建更多的平台,示范带动更多的教师潜心教学研究,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教研部门派教研员走进学校、走入课堂,俯下身子参与学科教研和课堂教学指导,与学科教师共同思考交流,破解困惑。
3.转变角色,了解学生。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诱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总结和评定者。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为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个性特征,要关注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还要关注学生可能有的潜能,还要预见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和学生的“挑战”。总之,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便于因材施教。要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思路、教师导学的思路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思路,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4.课题带动、理论支撑。要开展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课题的立项研究。切实把握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真谛,坚持从课堂教学中来到课堂教学中去,认真反思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总结课堂教学有效性乃至高效的经验,并升华为课堂教学的智慧。
三、深化改革1.实施质量监控,加强常规管理。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构建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监控网络。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制度,充分发挥校领导的作用,日巡视,周小结,月汇总,结果记入对班级与教师的量化考核中,并作为教师年终评比的重要依据。
2.立足校本教研,促进课程改革。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立足校本培训,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反思提高”的培训模式,实行名师示范,师徒结对,一对一引领促提高。依托教研组集体智慧,抓实集体教研、集体备课促提高。大力开展各项学习培训活动,铺路搭台促提高。
3.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始终把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结合实际,深入持久地开展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研讨。建立健全各项教学、教研制度,校长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具体指导工作,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通过组织教学能手引领示范课、新课程研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组内循环课、家长开放课等多种课堂实践达标活动,人人参与,积极探索和构建新课程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及新型师生关系。
4.增强主导意识,发挥主体作用。首先是淡化教师主宰课堂的状况,主导作用不是“主宰”作用,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教师用来讲授新知的时间,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减少,一般来说不超过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因年级不同、课型不同适当调整)。第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主动地学习。第三是在课堂有效开展互动活动,使学生互学、互查、互帮、互评,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5.规范办学行为,减轻课业负担。一是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组织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 1 小时,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建康标准》,按照标准测试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把健康还给学生。二是减少课外作业量,对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情况及时进 行总结监督,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三是严格有关教学用书的购买,不超额订书,在节假日、双休日不进行各种有关课程的安排。
四、建立机制1.精细化管理要以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为出发点,以有利于公平评价为尺度,以有利于打造团队精神为目标,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细化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对各个环节实施过程管理。
2.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积极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和管理机制,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实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3.要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把对管理的评价权交给被管理对象,只有被管理者监督管理,管理才能落得实。
4.充分利用分配这个杠杆,构建激励机制,解决出工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把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结果看过程的实效性,激励教师立足课堂出质量,立足校本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