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七年级生物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苏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苏教版(一)
周围的生物世界
1、 植物主要分为四个类群: 藻类 植物、 苔藓 植物、 蕨类 植物、 种子 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 裸子 植物和 被子 植物。
2、 自然界是由 有生命 的物体和 无生命 的物体组成的。其中 有生命 的物体叫做生物,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可分为 动物 、 植物 、 真菌 、 细菌 和 病毒 等。除 病毒 等少数生物外,其它所有的生物都由 细胞 构成,因此说 细胞 是生物体 结构 和 功能 的基本单位。
3、 动物按脊柱的有无可分为 脊椎 动物和 无脊椎 动物。脊椎动物主要包括 鱼 类(如鲫鱼)、 两栖 类(如青蛙)、 爬行 类(如蛇)、 鸟 类 (如家鸽)、 哺乳 类(如山羊)等。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 环节 动物(如蚯蚓)、 软体 动物(如河蚌)、 节肢 动物(如蝗虫)等类群。
4、 细菌、真菌、病毒的个体多数体积比较 小 、结构比较 简单 。
5、 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6、 沙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 水 ,苹果不能在南方热带地区栽种的主要原因是 温度 ,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儿缺少 阳光 。
7、 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 反应 。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体都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 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山清水秀、穷山恶水",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看,这说明了 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刺状,茎膨大可贮藏水分,是仙人掌对 沙漠干旱环境 的一种适应。
8、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是由 温度 引起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了 温度 对鸭生活的影响。
9、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生态因素 ,它又可分为 非生物因素 、 生物因素 。前者主要包括 阳光 、 温度 、 水 、 空气 和 土壤 ;后者主要指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
10、 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 消除偶然性,使实验结果真实、可靠。
11、 研究 生命现象 和 生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叫做生物学。20世纪50年代以后,生物学进入了 分子 生物学阶段。
11、 袁隆平 是世界著名的 水稻 专家,他和他的助手们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了 杂交水稻 ,该优良品种的主要优点是 产量高 。2001年2月他因此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 奖。
12、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 弗莱明 首次发现了一种被称为 青霉素 的抗生素。
13、我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生物,说明人类的 生存 和 发展 离不开生物。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 人口剧增 、 资源贫乏 、 能源危机 、 粮食短缺 和 环境污染 以及一些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 生物学 的发展。
14、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观察法 、 实验法 、 调查法 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苏教版(二)
探索生命
1、探索生命必须借助于 器具 。 显微镜 是重要的生物学探究器具。取显微镜的方法是一手 握住镜臂 ,一手 托住镜座 。
2、将显微镜视野左上方的物象移到中央,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是 向左上方 。使显微镜的视野变暗些,要用 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 。使视野变亮些,要用 凹面镜 和 大光圈 。在观察标本时,若看到中央发亮而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是 气泡 。用解剖针轻压盖玻片时,气泡 会变形,会移动 。
3、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的玻片标本是 装片 。观察叶片结构,制成的玻片标本是 切片 。观察血细胞时,制成的是 涂片 。
4、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污点。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在 临时装片 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在 镜头 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 物镜 上。
5、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不同,功能也不相同。其中目镜的功能是 观察 ;转换器的功能是 转动镜头 ;通光孔的功能是 通过光线 ;载物台的功能是 放置玻片标本。
6、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物镜 ,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器具有 载玻片 、盖玻片 、滴管 、干净纱步 、镊子 、刀片 。制作的基本步骤:净片,即用洁净的纱布擦净 载玻片 和 盖玻片 ;滴液,即 在载玻片中央滴 一滴清水 或其它液体;取材,用镊子夹取一小块 薄而透明 的生物材料放到载玻片上,用 镊子 将其展平;盖片,用 镊子 夹起 盖玻片 使其一边 接触水滴 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用 吸水纸 吸去多余的水。所观察的材料有时需要 染色 。染色,从 盖玻片 的一侧滴加染液,另一侧用 吸水纸 吸引;镜检,把制好的 临时玻片标本 放到显微镜的 载物台 上进行观察。
8、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所看到的物像是 倒像 ;物像的大小是材料大小的 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倍。
9、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实验 、 得出结论 、 表达交流 等方面。
10、科学探究的基础是: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是: 观察 、实验 、 调查 等;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是: 推理 、 判断 。
11、 假设 是对生产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的一种可能的 解释 ,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是 实验 ,其中要包括 制定计划 、 实施计划 等方面。实验变量是实验过程中 变化 的因素。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 不同 外,其它因素 都相同 。
12、 科学探究 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 主动获取 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苏教版(三)
生物体的组成
1.细胞分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和体积增大(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分裂,最后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
3.细胞分化: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4.植物体组织: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如茎的顶端、根的尖端)、保护组织(保护作用,如叶的表皮)、基本组织(有营养作用,如叶肉、果肉)、输导组织(输导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如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
5.动物体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功能,如皮肤的表皮层)、结缔组织(具有营养、连接、支持、保护功能,如血液和骨)、肌肉组织(运动功能,如肌肉)、神经组织(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功能,如脑和脊髓)。
6.组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组织。
7.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8.系统:动物或人体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叫做系统。
9.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10.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 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个体。
11.人体是一个统一体:人体的消化、吸收、循环、泌尿、生殖等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2.单细胞生物:
(1)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但是它们能独立地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2)有草履虫、变形虫、甲藻等。
13.草履虫:生活在有机物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和污水沟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一只草履虫每天吃4.3万个细菌,所以它能净化污水。
14.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
表膜:呼吸排泄功能; 纤毛:依靠纤毛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伸缩泡:排泄功能; 食物泡: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15.草履虫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如草履虫的趋利避害行为(如草履虫能趋向肉汤,避开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