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完善,各地教育水平不一,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学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1

一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1、 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对自己的不足或某些无法补救的缺陷,能正确对待,安然接受。

2、 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能够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不以此为负担。在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去克服,争取新的成就。

3、 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4、 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快乐的状态。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因此而轻生。善于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5、 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6、 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响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能驾驭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自觉运用自我防御机制,随时可排泄影响学习和健康的情绪困扰,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烦恼等情绪现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7、 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学习生活,积极投入有乐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和对国家有意义、有价值。能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事有意义的事业,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承担社会义务,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

8、 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其认知活动、情绪反应、性格特征等心理特点以及行为表现应与其年龄阶段相符合,与其充当的社会角色相适应,保持一定年龄阶段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9、 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能够根据客观的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在暂时无法改变客观环境的情况下,能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态,并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10、 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保持相对稳定而常态的生活方式,不因生活的变故和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改变而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思危心理及不必要的负担。能坦然处事,保持安宁的心理状态。善于合理的提出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及要求,不盲目冲动,不表现与成人的反抗对立的情绪。能有效的控制和改变消极的逆反心理与行为,使之健康地成长

三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我们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即政治观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并非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一项测验表明:“一部分学生学业成绩低下(文化科学素质欠佳)是由于心理素质造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好,学习质量就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我们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即政治观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并非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一项测验表明:“一部分学生学业成绩低下(文化科学素质欠佳)是由于心理素质造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好,学习质量就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四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除此,还应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都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因此,各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 防、促进”的功能。例如,中学应当把青春期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来抓。

4.差异性原则。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有个体差异,还有年级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如,进行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讲的知识内容、所举的教育实例都应有所不同,所设计的教育活动、训练内容及方式也应有所调整。同样,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进行分类指导。如对离异家庭的子女或有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进行特殊的心理 健康的教育与活动。

5.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辩论、演 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二)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①智能训练,即帮 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的不同训练活动等;②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③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 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④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 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 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⑤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 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⑥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科学的认 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建立良 好的自我形象等;⑦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 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调适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①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②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 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③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 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 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⑤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 各种性变态行为,这一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因此,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 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三)方法

讲授 讲授包括讲述和讲解,这种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也适用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专题报告是由团体咨询演变而来,通常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或教师面对全班或全校的全体学生进行指导。为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为使指导具有针对性,在指导中也常引用一些典型案例,并对个案做出分析,通常采用的就是讲述与讲解的方法;另外在个别辅导中,帮助学生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澄清不合理的认识,同样需要讲解,所以,讲授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活动为基础展开,讲授法的运用必须恰当,不能以教师的讲授取代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讨论 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常用的方法。传统的注入式的授课方式很难保证教育效果,而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则有利于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讨论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论题要集中,应是学生关心的并且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某种倾向;气氛要热烈,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抒发自己的感受;组织要有序,教师要作积极的正面引导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通过讨论能有所得。

角色活动 创设某种模拟情境,学生扮演一定角色去体验感受,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一种活动方式。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可以创设一个模拟家庭,并设置一些家庭生活的矛盾与冲突,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在矛盾与冲突中去感受与体验,从而获得正确认识。学生参与角色活动的积极性一般都比较高,活动气氛也很热烈,但要防止形式热闹而无效果的现象,因此活动后的总结提高很有必要。总结提高的具体方式可以多样,或由教师通过归纳而作进一步指导,或组织学生讨论叙述自己的感受。

谈话 这是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心理咨询是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它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学生向教师倾诉自己内心的困惑,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成因,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通过会谈帮助学生澄清问题、解除障碍,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生活。谈话是双向进行的活动,谈话能否取得效果,取决于教师是否能以平等、尊重、热情、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因此运用谈话方式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取信于学生并善于引导,学生才能坦诚吐露;二是要运用教育机智,言必中的,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而改善心态。

档案 心理咨询要有记录,要建立档案。档案中除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外,要详细记录学生主诉(学生所吐露的心理困惑),并摘要记录咨询过程和教育效果。心理问题的解决相当艰巨复杂,有时还有反复,必要的资料对咨询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建立档案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使咨询有序地待续进行,并有利于从中发现典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指导。档案材料除了学生基本情况外,其余都在咨询后整理。一般不向学生公开,但可用于研究。用于个案研究或公开研究结果时,学校、班级以及学生的真实姓名等应化去。

社会实践 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亲身感受与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比如组织参观访问与社会调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了解社会的同时,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组织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与社会服务中锻炼与提高自己的生活与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夏令营一类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形成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等。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精心组织,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活动中要加强指导,也要注意安全。此外,为了巩固活动效果,还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如座谈讨论等,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家长工作 绝大多数家长都很关心自己子女的心理健康,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及时联系与交流;同时又由于家长的个人素质、家庭教育方法及家庭文化背景不同,其消极因素很容易引发子女的心理问题,做好家长工作更为重要。就教育效果而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自然比单方面的努力要强,所以,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的实施主要是由班主任进行家庭访问或召开家长会。在家访或家长会上实现交流与沟通,能使学校与家庭双方都能了解自己平时不太清楚的情况,同时也能了解对方的希望与要求,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实施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说学校发现个别学生因心理问题有行为偏差激化倾向时,更应及时与家庭联系,共同疏导,防患于未然。进行家访和召开家长会是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应有计划地安排。另外,为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学校还有义务举办"家长学校",介绍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和教育子女的能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2

一、 领导机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中学教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人员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中学阶段所面素质临的任务,素质和个别差异,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学生心理素质贩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是人生中最不平凡的时期,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一些特殊的生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性成熟问题,经常困挠着他们,因此,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

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给予直接指导,诊断和矫治,帮助他们克服困挠,恢复心理健康。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这部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处理学生的教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矫正。不良习惯对学生身心的危害及指导,不良个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纠正等,这部分内容强调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补救,避免问题的加重,逐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2、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主要是对中学生中常见心理疾病的咨询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从而让学生消除某些心理疾病,得以健康地成长。

四、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2、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做到全员育心。

3、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5、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文学社,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要注重并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隐患,为学生正常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当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它的内容已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观点、以及实际的生活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就必须兼顾他们的身体、心理两方面的健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二、教育目标

针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力度。首先,加强对心理教育领导者、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素质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法的教师队伍,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再次,充分发挥实验中学的“领头鹰”的作用,不断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实施方案

1.确定领导小组,组建教师队伍。

建议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以校长亲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培训,力求全员参与。

2.做好子课题研究申报工作。

为重视课题建设,可考虑建立十二五课题小组,定期进行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推选优秀教师上观摩课,认真开展咨询活动课注意收集整理有关心理健康资料,认真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得体会、个案分析、总结论文等并进行交流推广。努力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业务能力。

根据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初步拟定以卢主任提供的《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课题,立足以人为本,让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陶冶学生的心理情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并做好本课题的申报工作。

3.建构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监护体系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室(心理教研室,心理咨询室,快乐成长室)一箱(悄悄话信箱)一线(电话“心灵有约”热线)一声(校广播站开设“心灵之声”)一刊(校报上设专栏“阳光之旅”)一栏(校园网上设“成长在线”栏目)的心理监护体系。

4.大力向师生、家长宣传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

考虑以心理咨询室为中心,充分利用实验中学学报(先允许我假设实验中学学报成立,以下简称学报)的强劲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加广大师生的心理知识。如可在新生开学第一、二周时间利用学报、校园广播台、宣传栏等宣传心理咨询室(刚开始,为防止有些学生对“心理咨询室”较为敏感,可考虑用“心海驿站”来代替它)的位置(新生不知道),职能,主要咨询时间及咨询形式等;此后,将根据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宣传相关的心理知识。

此外,考虑以心理咨询室为中心,组织一定人员,在定期出版的学报上开设心理专栏《阳光之旅》专栏,并采用多种形式,面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征稿,如关于学生的学习经验,情绪体验等等。(可考虑对教师、学生给以部分奖励)

校广播在课间操和上学及放学时对学生和家长开放,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并动员全体教师加强对本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在每班设心理委员,建立心理档案和典型案例做好跟踪记录,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烦恼、困惑、焦虑等。

5.搞好家校联系,做好家庭教育指导。

家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表率作用。学校将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搞好学校配合,向家长宣传“心育”知识,让家长体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家庭心理辅导的指导,及时对子女进行心理辅导,请他们与学校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及校内外德育基地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6.开展心理咨询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心理咨询的形式主要有现场咨询、电话咨询、来信咨询等,其中现场咨询主要有团体咨询和个体预约咨询(上下午课间操)。咨询室将结合我校的办学实际,对在校生的学习、适应、发展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和帮助,并对有关轻微的心理障碍者进行诊断、矫治等。

7.开展心理讲座

心理咨询室将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性的讲座。

8.开展班级心理活动课

班级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班级主题活动,它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并以此作为活动主题,如学习困扰,人际交往、青春期问题等,以班级为单位,主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辅导。我校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开展班级心理活动。

也可考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每班开课两次或是更多。

9.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除了记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外,还可以发现其潜能和预防某些心理疾病的发生。但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目前可考虑只建立一部分较特殊的学生的心理档案。

10.教师继续教育

在教师例会或其他培训时间将安排全体教师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辑》,增加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教师在平时的授课、教育学生等过程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师素质的多样性。教师的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有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出现职业适应不良的心理状态,有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等。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心理咨询室将根据我校教师的特点开展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班主任的讲座,向广大教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自身的心理保健知识及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11.尝试建立班主任保健小组

在每班挑选出5~6名同学成立心理保健小组(类似心理委员),他们将协助心理咨询人员落实工作,并通过“泄、议、导、行”等方式解决一部分学生存在的困惑。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10361/57433126.html

更多阅读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ppt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健康教育计划3篇

  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小学生处于心理与身体发育的特殊时期,因此,科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健康教育总结3篇

  中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总结,希望对你有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

  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1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

声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为网友襡兲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