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特别是风俗习惯是由鲜明的地方性、时代性和连续性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风土人情的文章:民风民俗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来到街上我们也融入了这个热闹的气氛里,姐姐拉着我走东蹿西,一路逛下来,我们发现了不少灯笼,每一个都独具特色,让我垂涎三尺,有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广场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马灯,这只走马灯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远处的夜空中鞭炮齐鸣,当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时,吐露出“元宵节快乐”的五个醒目的大字,这个原本就热闹的元宵又增添了几分韵味,那一盏盏美丽的莲花灯,帮人们传递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么吸人眼球,但我却享受做花灯的过程。
做花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挑选好竹子是关键,竹子的好坏直接决定花灯的成败,不过我只会说说而已,这光荣的任务就交给实战经验丰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准备好了,我可不能闲着这刺绣就交给我了,你可别小看我,我可是卧虎藏龙哦,说得轻巧,实践起来可难着呢,不是刺错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经过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务了。“嗯,不错不错可以买个好价钱了。呵呵”
在这一天,纵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扫而光了。
风土人情的文章:我爱武术
我正在武术教室里面练武术呢!一听到教练的口令我就浑身是劲儿,一声声“哈,哈”,喊得中气十足。别以为我练的是花拳秀腿,也别以为我年纪小就只有三脚猫的功夫。我可是真正的习武之人呢!
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喜欢武术。其实我自己也不明白,一向文质彬彬的父母居然能培养出来我这样一个武痴。据说在我还不会说话的时候,看到电视里面李连杰和成龙的武打戏,就会跟着比比划划了。我的理想是打进好莱坞,也当李小龙、成龙、李连杰那样的武打明星!
说起来真正开始练武,是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希望我能去学一门艺术特长,培养一下我的耐性。但是当我路过武术教室的时候,就再也走不动了,教室里面的刀枪棍棒斧钩叉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的武术启蒙老师拍了拍我的头说:“小子,想来老师这里练武术不?”“嗯,想!”老师摸了摸我的肩膀,让我劈了劈腿,又让我用尽全力地去打一个沙袋。笑着说:“好小子,以后你就是我的徒弟了!”于是,我就踏上了漫漫习武之路。
其实练武很苦的,武术要比任何一种运动都能锻炼人的耐力。当学绘画的小朋友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面练习素描的时候,我们正在操场上跑1000米;当学声乐的小伙伴们在钢琴边练声的时候,我们正在教室里面下腰压腿;当学舞蹈的女孩子们伴随着音乐起舞的时候,我们正在练习背摔、鲤鱼打挺。但是,男子汉流血流汗不流泪。习武的苦也磨练了我坚强的意志,用老师的话说,能坚持下来的孩子都是好样的。
如今,五年过去了,爸爸妈妈说我比以前懂事了很多,身体也比同龄的孩子更健康。因武术所赐,如今的我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眼神里都会流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神采。
我爱武术带给我的变化,爱武术陪伴我走过的岁月。武术,不仅仅是我的一项爱好,也是涌入我骨髓的一种精神。作为中国人,我爱武术:作为习武之人,武术是我的生命。
风土人情的文章:参观兵马俑
暑假里,我们一家去西安旅游。到了六朝古都西安,当然要去看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喽!
去看兵马俑那天天很热,人很多,幸好是我妈妈的好朋友开车带我们去的,要不然肯定要累死、热死。兵马俑游览区一共是三个“坑”,称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那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这几个坑吧!
第一个坑里是两辆著名的战车,一辆是平车,应该是平时皇帝出游时乘坐的,车厢是封顶的,人坐在车里面,可遮风挡雨;一辆是战车,人应该是站在车厢里,方便观察敌情以及和敌人作战。不知道这两辆车挖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看看是金光闪闪,做工非常精致,老妈开玩笑说比现代的做工还棒呢。二号坑最大,起码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一进去,我们就惊呆了,好壮观啊!一排排的兵马俑或坐或站,每个都比真人还高大些,也太栩栩如生了吧。我本来想数数到底有多少个兵马俑,不过数了一会儿就放弃了,实在是数不过来,起码有好几千呢。而且除了那些完整的兵马俑之外,坑里还有很多很多残缺不全的碎块,有些象胳膊,有些象脑袋,我想:“难道它们是在战场上打碎的?”。妈妈说那些看着很好看的兵马俑都是用这些碎块一块块地拼出来的,花了工作人员多少心血啊!三号坑最小了,里面东西也最少,兵看起来不到100个,马应该没有50匹,不过,坑里有几辆木质战车,这点让人欣慰。整个坑给分割成了好多间,听说这个坑类似于现在打仗的指挥所,所以看起来功能多点,而不是以多取胜了。
古代的皇帝真够厉害的,居然死了还要这么多军队来保卫他,听说这些兵马俑和秦始皇地宫的建造花了好几十年呢。现在秦始皇的“地宫”还没挖出来,不知道里面又会是如何壮观的景象。不过幸好没挖出来,如果真象传说中那样灌满了有毒的水银的话,还真有点不敢想象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风土人情的文章:民风民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风土人情的文章:我过中秋传统佳节
去年9月的一个傍晚爷爷奶奶正在看电视爸爸妈妈正忙着手头的工作而我正独自一个人玩着电脑游戏。突然爷爷一拍脑门说“明天就是中秋佳节了让我们一起过个传统的中国节日吧!”“好啊好啊!”我第一个跳起来响应。
说实话因为繁忙的工作、巨大的压力、快速的现代生活已经让爸爸妈妈们无暇顾及祖国的传统节日了。如今对于这个向往已久的节日我怎能不欢呼雀跃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第二天晚上当夜幕降临爷爷奶奶摆好了饭桌全家人准备一起喝“团圆酒”吃“赏月饭”尝“团圆饼”时奶奶想起了我的叔叔和婶婶于是给远在美国的他们打通了电话。叔叔说“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中秋之夜特别想念亲人们。”
吃完赏月饭在平台上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我缠着爷爷和爸爸让他们给我讲中秋的故事。爷爷说“辰辰你知道中秋的来历么?”我歪着脑袋想了想说“中秋不就是秋季的正中么?”奶奶笑着说:“算你歪打正着吧!古时候七月、八月、九月这三个月叫做秋季八月是仲秋之月而十五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处在秋季的正中所以把八月十五称为‘中秋’。中秋这一天月亮最圆月色最美。人们常常把月圆看成团圆之意因此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是亲人团聚的最佳节日。”“呵呵看还是我最聪明吧!”我得意地说。 “那你猜得出月饼的来历么?”这下我可没办法了只好向爸爸帮忙。爸爸说“据史料记载元朝末年民不聊生许多有志之士准备起义。当时起义军的领袖张士诚暗中串联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藏在圆饼里送到各户人家约定中秋节起义。到了中秋节那天大家一起动手杀死‘鞑子’揭开了起义的序幕。从此中秋节这一天制作月饼、馈赠月饼就成了一个民俗既然是团圆节就把月饼做得圆圆的。”“没想到这小小的月饼还有这么大的来历呢!”说完我轻轻地咬了一口手中的月饼。大家都笑了……
夜渐渐深了可我一点都不累反而觉得这个传统的中秋节过得特别的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