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典故 鞭长莫及的典故

鞭长莫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鞭长莫及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鞭长莫及的典故:

“鞭长莫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意是说,马鞭子虽然长,但是不能打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应该用的地方。后来比喻虽然愿意去做,但是力量达不到。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别开生面典故 鞭长莫及的典故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这句话,后来简缩为成语“鞭长奠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鞭长莫及的典故造句:

1) 后来,我到外地读书,父亲的严教也就鞭长莫及了。

2) 他在新加坡,我们在香港,要帮他的忙,真是鞭长莫及。

3) 李老师的论述鞭长莫及,入木三分。

4) 上帝力量有鞭长莫及的死角,所以创造了伟大的妈妈万年荒漠于是滋生美丽的绿洲。

5) 这帮匪徒住在国外,英国警方鞭长莫及。

6) 喀尔巴阡山是在该国鞭长莫及的地方。

7) 与政权相呼应,国家法对于乡村僻壤也显得鞭长莫及。

8) 美国内战以后,北方地鞭长莫及者试图控制南方。

9) 中国中央政府对无数小型铅冶炼厂的经营鞭长莫及。

10) 它可用来给步兵班提供普通步枪鞭长莫及的远距离支援火力。

11) 对中国军队来说,西藏已完全不会鞭长莫及或者有补给困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08361/819027507.html

更多阅读

关于二百五来源的典故 知音的典故来源

典故一:相传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一位名叫苏秦的说客,身佩六国相印,是几朝元老,虽然威风,却也结下了众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齐王得知苏秦被害后十分震怒,下决心要捉拿凶手,为苏秦报仇,但经多方侦捕都没有结果。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

除了"悬梁刺股",读书人还应知道的典故 悬梁刺股的故事

1.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黄酒文化及其有关的典故 黄酒的典故

黄酒文化及其有关的典故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在中国酒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早在夏商时期就已出现,流传至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黄酒是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酒种之一,黄酒的酒精含量一般为8%至20%,黄酒中所含氨基酸中至少有七种

成语故事典故 捉襟见肘的典故,捉襟见肘的成语故事

捉襟见肘的典故,捉襟见肘的成语故事【出处】(先秦)庄周《庄子·让王》。【释义】襟:衣襟;肘:胳膊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历史典故】曾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孔子的弟子,学识广博。他

隔岸观火典故 隔岸观火的典故,隔岸观火的成语故事

隔岸观火的典故,隔岸观火的成语故事【出处】(唐·干康)《投谒齐己》。【释义】隔着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历史典故】公元202年,袁绍一病不起,继而去世。三个儿子开始了争权夺利的斗争:长子被摒弃在外,权力

声明:《别开生面典故 鞭长莫及的典故》为网友花美男麻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