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在这个创业时代,很多人选择在农村寻找机遇。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在农村创业的励志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在农村创业的励志故事一
自家楼上养蛇致富,养一条蛇利润赚钱100元
“养蛇是前景很好的生财路,基本上不愁销路。有时别人来个电话让我送上门,有时贩子上门收购。”黄茂文说话很快,言语之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兴奋。
这个曾经靠卖小鸡苗养家的汉子,如今靠养蛇活得更加滋润。
卖鸡苗30年钱难赚
广西拜师学养蛇
今年49岁的黄茂文是江夏五里界街毛家畈村人,在养蛇之前有近30年卖小鸡苗的经历。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在家养鸡的人越来越少,小鸡苗的销路越来越窄,他开始寻思另谋生路。选择养蛇,则缘于一次偶遇。
2012年的一天,在镇上卖鸡苗时,他看见一个抓蛇人将一条两斤左右的蛇卖给一个蛇贩,蛇贩最后给了他两张红票子。
黄茂文当时就很惊讶:“一只小鸡单价也就几元,除了成本才赚几角钱,一条蛇却能卖200元。”他和爱人商量,不卖鸡了改养蛇!当时家里人都反对,毕竟养蛇是个陌生行当,完全不懂的人从头起步风险太大。
黄茂文是个倔强的人,他不顾家人反对,揣了1万元现金就去了广西。他听别人说广西有个养蛇基地。
2012年6月,黄茂文来到广西一个村庄,这里家家户户靠养蛇致富,他跟随当地一位师傅学习了3个月的养蛇技术。在养蛇场里,他既做学徒,又当管理员,常常做很多义务劳动。通过刻苦求学,掌握了养蛇、疾病防治、种蛇孵化等关键技术。“花了学费付出了劳力,虽然耽误了家里很多事情,但很值得。”黄茂文说。
当年9月,黄茂文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对自家房屋的二楼进行改造。楼下住人,楼上改造成蛇舍。蛇舍的房间里装了空调、增湿器及通风设备。为了安全,每间蛇舍都用水泥砌起一道半米高的门槛,并用铁丝网围着。
在办理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及相关手续后,他从广西引进大王蛇种1000余条,开始了自己的养蛇之路,前后投资20万元。
不愁销路初尝甜头
一条蛇净赚100多元
在二楼的蛇舍里,记者看到,房间大约150平方米。整个房子都是密封的,连窗户缝也用泡沫塑料封住了。“一来要保证安全,防止蛇逃出来,二来是为了保温。”黄茂文解释说。
只见一层层木板放在房中,还有用棉被制成的睡床、孵化设备等。当黄茂文揭开一条条厚厚的棉被时,大大小小的蛇盘绕在一起,有时还发出“嘶嘶”的声音。
就像任何养殖行业一样,不仅要有技术还得有经验。“养蛇首先要防病,蛇一旦生病,会迅速传染。”黄茂文说,通过观察蛇吃东西,就可判断是否生病,吃少了或不吃一定有问题。蛇吃东西很有讲究,只吃小鸡和鸡蛋。1000多条蛇每天要吃30多斤脱毛的小鸡苗和鸡蛋。
成本不低,效益如何?黄茂文介绍,他养的大部分是大王蛇,又叫王锦蛇,无毒,生长速度快。一条蛇从孵化出来到成为商品蛇,养殖周期在一年半至两年,可长到1.5公斤以上,饲料加人工、水电等,成本约每条130元,目前市场价100元/斤,一条蛇可获纯利100元以上。“养蛇前景很好,基本上不愁销路,买家多会主动找上门。”去年,他养的第一批蛇上市,主要销往武汉市区、上海等地,获利10多万元。目前,黄茂文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对周边有能力养蛇的农民提供蛇种和技术,带动更多的农户养蛇致富。
■专业导师点评:
谈成(全国著名特种养殖专家、蛇业专业合作社创办者):养蛇赚不赚钱,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技术,二是品种。
蛇类养殖,达不到70%(从出壳到销售)的成活率就没有竞争力。另外,由于蛇现在大量用于餐饮,重量也是个衡量指标。很多地区的本地水律蛇一年只能养到2斤重,养得好的也就2.5斤左右,料肉比约为10:1。而越南水蛇、老挝水蛇10个月可以养到平均4斤重,料肉比仅为6.5:1。可见,品种选择会造成养殖效益的悬殊。
在农村创业的励志故事二
张林友养蜂赚钱的创业故事
——张林友的养蜂故事
四周群山清秀苍翠,山上绿树成阴,各色花儿竞相绽放,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穿村而过,村中成千上万只蜜蜂飞舞,忙着采集花蜜。5月25日,记者在水北街镇翁村马安看到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生灵”的主人叫张林友,今年72岁,有着四十多年的养蜂经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初的几群土蜂发展到现在的100多箱中蜂,把“甜蜜事业”做得红红火火,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蜂王”。
提起养蜂人,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那些载着蜂箱寻蜜源、哪里有花去哪里的游徙养蜂人的生活。他们风餐露宿,与蜜蜂为伴,在辛苦中收获甜蜜。然而,张林友却与众不同,他守在自家大门口,不用外出就能收蜜,过着颇为自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村历年来就有着保护生态的传统,这些年来,大家宁愿日子苦点,也不动山上的一草一木,村子四周有着绵延10里,面积5000多亩的生态公益林,这上好的环境给蜜蜂提供天然的蜜源,也酿出了马鞍源独有的口味蜂蜜。”说起自己的村子和蜂蜜,张林友颇为自得地告诉记者。
“活到老,学到老。养的时间长了,也就能摸索出养殖蜜蜂的一些规律。”张林友说,他还向我们展示了他最新“张氏收割蜂蜜技术”,蜂箱里的蜂框,原先都是整片的,取蜜时放入摇蜜机,虽然摇出蜂蜜,也把里面的幼虫给破坏了,影响蜜蜂的成活率。而现在把蜂框分上下两层,只要把上面一层拿出即可(蜂蜜80%都在上层),这样节省劳力,又提高幼蜂的成活率。
“养蜂虽然是个苦力活,可每次取蜜时是最幸福的。”张林友说,这些年几乎每天都被蜜蜂蜇,现在手背上密密麻麻的黑斑,就是被蜜蜂蜇的。每年的五月,山上的槐花、栗子花等花开始,都是最好的蜜源,这时也进入了蜂蜜的高产期。为保证蜂蜜的浓度,他一般都会选择在次日上午收割前一天蜜蜂采回的蜜。他说,蜂蜜经过一夜的风干,水分会很少,由于货真价实,他家的蜂蜜不出家门就卖光了。年景好时,80箱蜜蜂,一年能产蜂蜜500多公斤,年收入可达8万元。
由于技术好,前来学习养蜂技术的人络绎不绝,张林友的“甜蜜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他成立了马鞍源蜂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最初的5户发展到现在71户,蜂蜜不仅在福州、厦门等地销售,还卖到台湾、马来西亚。去年,合作社销售9吨蜂蜜,年收入140万元。今年预计可产蜂蜜15吨,销售额在240万元左右,合作社还打算注册商标,把马鞍源蜂蜜做大做强。
“最初养蜂,是想靠养蜂赚钱。现在不管亏还是赚,我都愿意养,比起赚钱,养蜂更像我的一种爱好,一天不跟蜜蜂打交道,我就浑身不自在。”张林友说,四十多年的养蜂经历,蜜蜂早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平常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蜂箱旁看看,夜里也是常常梦到蜜蜂的事,经常会因为梦到自己的蜜蜂死了而哭醒、吓醒。看着蜜蜂在空中飞舞,听着蜜蜂嗡嗡作曲,感受着蜜蜂在手上痒痒爬动,他觉着这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