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改革 有关预算会计改革研究论文

现如今,预算会计逐渐成为了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预算会计改革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预算会计改革研究论文篇一

权责发生制下的预算会计改革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会计环境的日益发展变化,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也逐渐由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了这项会计管理技术改革转变的必要性,同时也为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设立了合理路径。

关键词: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必要性;渐进式改革

政府财政预算会计的主要职责就是会计核算、为政府资金管理实行会计监督、反映预算执行状况并参与到预算的管理与资金调度中。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所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它的优势就在于简单易行,有利于财务报告的快速编制,对会计工作的技术要求并不高,但同时它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均实行收付实现制。作为长期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有着它的合理性,因为我国在预算会计的传统模式上所采用的就是符合于收付实现制的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模式。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转型的高速发展期,这种预算会计制度所存在的短板也就逐渐被暴露出来。

(一)约束力欠缺

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在执行过程中的收支行为相对比较宽松,没有较强的约束力,更缺少相应的有效监督,这就让政府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在支出方面容易形成严重膨胀的局面。虽然我国新修改的《预算法》中就明确规定要求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预算调整缺乏法律程序的违规操作,致使预算的增减十分随意。因此,违背预算法律,随意调整、追加预算的现象在我国频出。从财政角度来看,现行的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制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已经不再适应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二)制度基础存在弊端

1.收付实现制对目前越来越复杂的政府财政状况与资金收付情况已经无法反应完全,这导致了政府决策者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从而影响决策时机与决策质量。在这种预算会计制度下,非现金的交易是不作为收入与支出核算的,而其相应的债务债权也不能被予以确认。另外,它还无法记录非现金交易事项对政府资产与负债的影响状况,导致政府的资本性支出与经常性支出往往无法正确区分。这一切弊端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政府资产负债及收支结余统计所反映的信息不完全,甚至某些重大信息也会被因此而遗漏。

2.收付实现制无法全面真实的反应政府债务。政府实际现金的收支都不会以收付实现制度为基础而在预算会计的系统中充分反映出来,特别是对非现金支出这部分最重要的债务。这是由于政府部门在发债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现金的收入,而另一方面政府又必须承担债务与利息的支付责任,而恰恰这一部分的债务在当期是没有办法以现金流出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二、我国预算会计由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一)政府职能的转变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就是要改变政府过去统揽一切的传统状态。权责发生制就是希望做到这一点,将政府职能的重点逐渐由社会资产的支配者转向社会公共产品的供应者,也就是从分配到管理、从干预到调控的政府角色转变。

(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转变

权责发生制鼓励政府摒弃传统的“零基预算”来提供预算会计信息,避免信息不完整所隐藏的政府巨额债务,避免信息不完整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所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实施就是要改善对政府资产与收支的计量及确认标准,为预算会计工作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信息。综上所述,将政府财务预算会计从原有的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政府长期稳定发展自身经济管理也是一种必然。

三、预算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改革路径设计

在国家政府行政单位中,预算会计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如果其基础或上级政策发生变化,都会对国家政治、社会及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我国是大国,改革试错成本相对较高,应该谨慎选择每一项改革和决策,因此在预算会计方面,从原有的收付实现制到如今的权责发生制,应该采取渐进式的改革节奏,逐渐适应新制度之于国家财务经济工作的应用。下面以政府负债和收支两项业务来探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改革应用。

(一)负债类——社会保险基金的核算改善

社会保险是准政府行为,也是民生最为关心的问题。社保基金的良好运转对政府每个时期的财政负担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为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不能清晰明确反映社保基金的运作(基金收付或拨款支出)状态,所以要用权责发生制来将这种可能发生于政府的“隐形负债”真实显示出来。利用权责发生制可以真实全面的掌握与提供社保基金的全部运行会计核算信息,它不但能够为政府社保基金作出切合实际的预算安排,也能对潜在存在的社保风险提出防范措施,确保社保基金与政府财政预算资金在彼此运行方面的信息联系渠道畅通性。同时,它也能在某些方面上避免由于社保基金在结余时所产生的结算错误,甚至遏制由于资金挤占而引起的社保资金挪用行为。

(二)收支类——政府预算会计收入资金

对于政府而言,其主要收入就是税收收入、商品服务所得收入和资产净收益等等。所以收入应该是原有收付实现制下已有的要素。但是在收付实现制下,它所指代的是财务报告期内政府的主体现金流总收入。而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则是指代在报告期内所有导致净资产增加的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总收入,它不包括与所有者投入相关的资金流入,所反映的也是会计期内已经实现或那些实际收到的款项收入。如今,政府预算会计都是采用“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做法,所以对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应该相当谨慎,一般按照国际通用做法,首先以收付实现制的做法对流入政府的现金实施确认收入条件的操作,然后行政单位根据财政拨款等权力来实现对收入的确认。最后再结合采用权责发生制制度来确认部分收入,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方式,就可以将纳税义务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从而将政府税收扩展到其它项目当中。

四、总结

从本文的描述可以看出,基于权责发生制的预算会计改革应该是一个由简入繁的渐进式过程,对它的引入既是一个社会热点也是政府财务部门需要面对的难点。它体现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思维,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变革,也是政府会计功能上的改变,所以它注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参考文献:

[1]左灵芝.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14-20.

[2]雷颖.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7.

[3]段海洲.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运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13-15.

[4]何悦.基于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4-27-31.

有关预算会计改革研究论文篇二

预算会计改革下支出周期理论研究

摘要:通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基于支出周期理论,开始的预算会计改革,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进行比较,初步探析出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高效、精准、清廉的财政支持。

关键词:支出周期;预算会计;改革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预算会计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掀起了发达国家预算会计改革的浪潮。我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预算会计领域里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改革的步伐比较慢。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和与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频繁,在政府财政资金应用、对外信息披露等方面已明显地存在不适应,更难以支持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西方国家的支出周期理论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还是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

一、预算会计与支出周期的概念

在我国,传统的预算会计大多定义为:是以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为目的,以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是政府会计(或公共部门会计)的重要分支,用以记录、计量和报告需要在政府预算中反映的财政交易与事项。这里的财政交易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从事的具有财务意义的活动或事项,比如税收征纳、经济业务的购买承诺、收到对商品和服务与合同条款进行相符性核实、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支付供应商货款等。这里的“具有财务意义”是指可以通过货币形态对财政交易事项进行计量。由此可见,预算会计是反映与核算财政资金运动过程、流向及其结果的会计。财政资金的运动从纳税开始,到业务层付款终结,期间经历了复杂的过程。支出周期就涵盖了付款的全过程。支出周期是指财政预算经过立法机关审批后,预算资金从政府公共部门最后流向商品与服务供应者的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财政拨款,终止于公共部门或组织向其商品与服务提供者的付款,这中间还需经历承诺、核实两个阶段。所以支出周期一般包括对预算资金分配拨款与拨付资金、承诺、核实和付款四个阶段。其中,拨款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授权某个政府单位或某个特定目的在一定期间内可开支的法定数额。其可分为确定拨款和分配拨款两个步骤。承诺是指政府、支出部门或机构做出的已经导致财政支出义务发生并且需要在未来某个时候履行的决策或决定。核实指政府或公共部门对供应商交付的商品、服务与所签署的合同和发出的订单的条款进行相符性的核对。付款即公共组织向商品与服务供应者支付款项。其中支出周期中下游的承诺阶段、核实阶段和付款阶段的交易统称为机构交易。预算会计就是用于追踪支出周期各阶段交易的信息系统。通过对支出周期各个阶段记录,预算会计可以用通用的会计语言提供的信息,有效实现预算执行过程监控,评估政府财政状况,对财政风险进行管控以及支持各级财政健康、持续发展。

二、中外预算会计的差异

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外预算会计体系存在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预算会计体系的构造基础不同

发达国家以支出周期作为预算会计的构造基础,我国依托组织类别构造。以支出周期构造的预算会计对于相同的经济业务都采用相同的会计科目进行记录,并同时记录预算数与实际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加强了预算的适时监控。而我国是按照单位的组织类别作为预算会计的构造基础,长期以来,虽经演变,但分为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三种会计制度的格局并无变化。会计信息不通用,会计报告加总困难,不同部门核算的信息不同,信息失真。

(二)预算会计适用的范围不同

多数发达国家的预算会计覆盖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而我国预算会计是由三种互不衔接的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国家预算会计的范围比我国大的多。发达国家的预算会计可以反映应计支出、应计负债这类监控预算过程的信息,而我国预算会计却不能反映,从而造成财政监督职能落空、会计核算不充分、削弱支出控制的有效性、财政风险管理困难、损害公共承诺的可信度和约束力。

(三)对机构层交易的控制机制不同

发达国家大多实行的是一种以集中为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预算会计控制机制,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实行的是高度分散化的会计控制机制。这种机制导致财政部门长期处于只是分配资金的角色,财政监督长期弱化。

(四)会计规范的模式不同

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准则规范,我国采用制度规范。准则规范是指指导和规范具体会计活动的文本,是由权威会计主管部门或会计组织定期不定期发布会计准则来进行的。而制度规范则是指对会计主体的会计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文本,是由政府制定预算会计制度来进行的。二者相比,准则规范比制度规范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

会计是国际的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下和国际政府间协作加深的大背景下,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其实,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财政领域和预算会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改革,比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预算会计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举措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与发达国家的支出周期理论预算会计还相差甚远。未来我国预算会计应增强会计信息的国际间可比性,拓宽预算会计核算功能与范围,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督、管控能力与提高政府公信力。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更为全面的预算会计。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扩展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全面引入支出周期理论,建立追踪支出周期各个阶段交易的全面预算会计系统。改变现在按照单位类别确定预算会计范围,而是将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扩大到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至少应包含付款和承诺阶段。主要包括预算外资金的营运合并到正式的预算系统中;所有政府实体都应按照相同的分类进行编制和送呈财务与绩效报告;对或有负债进行记录和报告;按时编制和发布财务报表。

(二)引入应计基础会计和登记资产

或有负债是许多国家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也是现金基础会计下最容易忽视的风险项目之一。或有负债的范围非常广泛,常见的有贷款担保、未决诉讼、挽救陷入严重财务困境的国有金融机构的可能等等。虽然我国各级政府积累了大量的或有负债,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进行全面的计量与确认,使得政府财务状况难以评价。同样的问题也在资产方面,对于政府掌握和控制的资产如何进行鉴定和确认,比如基础设施、自然文化遗产、军事资产、无形资产等。所以引入修正应计基础会计和登记资产,编制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财务报告也是未来预算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建立集中性预算会计控制,适时颁布预算会计准则

把现行的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合并,实行由权威部门发布的预算会计准则,统一核算核心部门和机构层的财政交易,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把三张皮有效地整合为高度统一的预算会计准则,核算支出周期各个阶段的交易,将原来分散的预算控制改变为集中的预算控制,有效提高财政的监督职能和资金使用效益。预算会计准则至少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运用指南,对预算会计目标、主体、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具体的会计实务及操作等作出规定。这也是预算会计发展的方向。

(四)开发预算会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未来的预算会计是涵盖支出周期各个阶段、既是核心部门政府整体与支出机构之间的会计联系的通道,也是各种办事流程与控制的网络体系。依托现代化的科技与信息技术,开发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预算会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外部控制者如财政、国库和其他核心部门和内部控制者如支出机构所分享,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活动以及财务与预算的营运效率,并对决策制定提供巨大的便利。其实,这种基于支出周期理论的预算会计改革,在我国已经拉开序幕,试编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政府财务报告,政府会计准则——一般准则的颁布,就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有步骤的推出的。相信,随着我国国家治理的不断规范与科学化,与世界经济组织和发达国家信息交流的加深,我国预算会计朝着支出周期理论框架构建将进一步加快,逐步构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高效、精准、清廉的财政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雍君.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8.

[2]赵建勇.我国政府预算与预算会计改革趋势之我见[J].经济科学,2000(01).

[3]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4(9).

有关预算会计改革研究论文篇三

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主要变化研究

摘要: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的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对实施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财政部门的业务操作和制度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适应新形式下的财政资金管理要求,认真分析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内容,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财政管理对策,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的财政管理改革需要,适应当下的综合政府财务报表编报的要求。

预算会计改革 有关预算会计改革研究论文

关键词: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变化;对策

2015年10月,财政部对原《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这是在我国深入开展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进行的较大范围的制度完善和修订工作。此次修订是一次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的尝试,对促进形成我国更加透明、更加完整的政府财务信息以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等有重要的帮助。对于新制度,需要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人员熟悉并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与核算规则的变化内容,调整会计系统设置与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新制度中的主要变化内容

(一)组织会计核算业务的思路变化

新制度是根据《会计法》和最新的《预算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的,目的是能够全面反映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收支情况和资产的使用存量情况。新制度重点借鉴了财务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在会计业务核算中增加了“双分录”的核算规则,从而及时地反映政府债权、债务的变化情况。例如本级政府财政向下级政府财政转贷主权外债资金时,债务责任仍然由下级政府负责,本级政府只是暂时性垫支。这样就产生了应收项目,具体会计核算分录应记为:借记“债务转贷支出”科目,贷记“其他财政存款”科目;而对应地借记“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贷记“资产基金—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财政总预算会计突破性地引用了这种核算规则,不仅清晰地反映出政府现金流的变化过程,而且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有利于提高政府财务信息的质量。

(二)新增了“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科目

新制度中新增了“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科目,用以核算财政部门存放在商业银行中的财政资金,并与放置在国库中的存款资金相区别。财政部门的财政资金放置在商业银行中,是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之后,财政部门将原下拨预算单位的资金收归到财政单一账户中,仅下发用款额度的集中支付形式而出现的。这种财政资金管理模式有两方面好处,一方面规范了预算单位的用款行为,提高了财政部门的监督控制程度;另一方面,财政部门会集中大量现金可以有效地进行财政资金的调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而这项业务因商业银行的存款利息会产生回收差额,应将差额作为本级财政的一项收入处理,所以,本次修订特别规范了这项活动的会计核算工作。当财政资金转入商业银行时,借记“国库现金管理存款”,贷记“国库存款”;当存款收回国库时,按照收回的金额,借记“国库存款”,按照原存款的本金部分,贷记“国库现金管理存款”,并将两者的差额贷记“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

(三)增加了借款、债券发行和投资业务的核算

随着政府经济活动范围的拓展,同级财政除了正常财税资金的收付业务之外,还存在对外借款、发行地方政府性债券以及政府股权投资等业务。本次修订也针对这些业务内容,设置了相关科目与核算规则。其中将原制度中的“暂存款”科目核算内容分为专门核算对外借款的“借出款项”与核算其他日常管理活动形成的内部借款的“其他应收款项”科目。内、外不同目的的借款事项分开来核算,有利于直观掌握政府的债权结构,便于有效实施财政管理。针对政府债券业务,新增了“应付短期政府债券”、“应付长期政府债券”科目和“应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应付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科目,分别用于核算政府发行的长短期债券以及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业务。这些修订内容适应了加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要求,满足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置换等业务核算的需要。在政府股权投资核算业务中,增加了“股权投资”和“应收股利”科目,并且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核算政府投资于各类组织机构中的股权权益。这三方面的制度内容修订,适应了我国当前政府活动的新趋势,并有效借鉴利用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的核算优势,来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情况的变动,减少了收付实现制下财务信息的不全面与数据滞后性的不利影响,提升了我国财政信息的时效性和有用性。

二、加强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的对策

(一)适应“双分录”核算规则的工作思路

适应“双分录”的会计核算思路,需要财务人员熟悉并掌握“双分录”的核算规则,并且建立起对应的核算业务核查机制,防止出现操作差错。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财政部门学习新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制度内容,特别是了解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应收应付项目的业务核算,使得基层核算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核算技巧,并能实现准确核算。其次,做好会计核算系统的升级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与软件公司沟通,对系统内的核算规则和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与新制度实现对接。最后,建立必要的核算核查监督机制和措施。新制度实施初期,可能会出现业务操作不规范或者遗漏的情况,必要的核查和监督活动将有效降低会计核算差错。财政部门可以将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组成专家组,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核算环节进行重点检查,以保证核算内容的准确性。

(二)规范财政部门的理财活动

新增了“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科目,以及规范了相应业务的核算规则,有利于财政部门开展理财活动,增加一般预算收入。随着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有更多的资金留存在国库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起来,一直是财政部门关心的问题。财政部门可以利用这次会计制度修订的契机,积极寻求理财机会,拓宽财政收入来源。可以利用商业银行的定期、债券等投资理财形式,通过合理计划年度内本级以及各下属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变化,结合预算收入的进度等,科学组织理财活动。同时,按照资金使用制度的规定,报经必要主管部门的同意,符合相应的制度要求。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弥补一般预算收入的不足,同时也盘活了财政存量资金,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新业务的学习

面对借款、政府债券发行和政府股权投资等核算新规则的应用,财政部门首先要完善内部会计核算系统的升级工作,按照新要求在系统中增设新科目,并且捋顺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按照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以方便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与查询工作。其次,使用这些负债类、权益类科目对于财政部门的财务人员是一次新的挑战,因此,财政部门要加强财务人员对这些核算规则的学习,并且加强与政府债务管理部门的沟通,了解业务信息和业务特点,并设计必要的控制程序,提高权益类、负债类业务的核算准确性。另外,随着地方政府性债权、债务类业务的增多,财政部门需要强化相关基础性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建立起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核对机制,保证基础性数据的完整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修订,对规范财政会计核算行为,准确全面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以及债权、债务结构情况有重要的帮助。除了本文提到的核算规则、国库现金管理、借款管理、政府债务发行以及政府股权投资等业务的核算变化外,还有增加财务报告附注的要求。报表附注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出政府的或有事项,对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可读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财政部门的财务人员需要认真了解并熟悉这些变化内容,通过加强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不断提高政府财务信息的质量,促进政府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薇.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亮点解读[J].现代商贸工业,2015(26).

[2]薛双全.新环境下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9).

[3]江云.浅析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与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6).

有关有关预算会计改革研究论文推荐:

1.预算会计改革的几点体会

2.财政学论文开题报告

3.电大会计毕业论文精选

4.关于财政学问题论文

5.有关国家预算管理论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06861/349076482.html

更多阅读

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 高中新课程改革网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关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  2007年9月,将有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五省市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商洛市和陕

公文中决定与决议的区别与联系 决议与决定的区别

例一:《关于授予×××等九人为××市科技创新标兵的决议》  例二:《关于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有关问题的决定》 决议是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经过重大正式的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指导性文件

江苏先锋网 江苏先锋网的下载

近年来,沭阳县结合中央和省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关部署,积极探索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基层,把年轻干部培养阵地前移到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和第一线,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工

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穆罕默德.阿里

第2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材分析】1、重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关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内容。2、难点:如何从改革的内容分析改革的性质并概括其特点。【教材建议】本课教材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穆罕默德·阿

铜鎏金机制币式扣赏析 货币传导机制

铜鎏金机制币式扣赏析内容摘要:铜鎏金机制币式扣是旧时人们服饰上的一种纽扣,它于19世纪从西方传入我国,后由外国洋行在我国本土生产。铜鎏金机制币式扣的流行与我国“同光中兴”的特殊历史时期有关,与我国当时货币制式的改革有关,与我

声明:《预算会计改革 有关预算会计改革研究论文》为网友灵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