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西文化礼仪差异,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中西文化礼仪差异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问候语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他们通常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餐饮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中国男士穿传统的中山装,女生则是旗袍。
中西文化礼仪差异拓展:三个小故事,看穿中外礼仪文化差异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 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背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
Chinese: 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
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 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a good rest.
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 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
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可以使用下列句型:
(1)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ve got a bad cold).
(2)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
(3)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
(4)That's too bad. What's the matter?
(5)How are you feeling now?
第三幕:有空来坐坐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任教,中国同事总是对她说:“有空来坐坐”。可是,半年过去了,美国同事从来没有上过门。中国同事又对她说:“我真的欢迎你来家里坐坐。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行。”一年下来,美国同事既没有来电话,也没有来访。奇怪的事,这位美国人常为没人邀请她而苦恼。
文化差异:中国亲朋好友合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为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一年内遇到大节日,亲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平时如果有事上门,实现要有时间确切的预约。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美国同事对“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作正式邀请。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毛是行为。若想邀请美国人上门,应当诚意的于对方商定一个互相都方便的时间。
特别忠告:有心约会要主动约时间地点
可以使用下列句型:
(1)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you. When will you be free/available?
(2)Let's get together some time next week. What date do you suggest?
(3)How about coming to my place for dinner this Saturday?
(4)I'd like to... What time would be convenient for you?
(5)Would... suit you?
(6)I wonder if we could arrange a meeting...
(7)Do you happen to be free on...?
(8)Have you got any plan for this weekend? How about...?
(9)I am having some friends around during the weekend.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