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 返乡农民创业事迹材料

有志不在年高,成才不问出处,创业的路径又岂有高低贵贱之别?看看那些返乡创业的事迹,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返乡农民创业事迹材料,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返乡农民创业事迹材料一

月季花种植效益高成就致富梦

7月12号上午11点多,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姚庄村农吕二虎满鞋泥浆地从田里回来,尽管外面正在下雨,但却是他这一个月回家最早的一次。

要问为啥他下雨天还待在田里,那一定是他在管理他家的宝贝疙瘩月季花。

吕二虎门前有一块小花圃,花圃里是种的是月季花,正是这些月季花实现了吕二虎的万元梦,让他家步上了小康路。

走进吕二虎家,一提起门口的月季,吕二虎的妻子王敏平就笑得合不上嘴。她向记者介绍道,门外的月季花是他们家田地里栽植不下,移植在门口的月季苗子,现在他们家就靠着种植月季致富。10多年前,因小麦玉米的收入不高,所以就放弃了这些农作物的种植,转而种植月季。王敏平说:“前三年,月季价格好,每年每亩能挣4万多。”

吕二虎今年种了10多亩月季花,品种多达200多个,几乎每块月季地,都有好几个品种。月季的颜色五彩缤纷,花瓣也是单双有别。据他介绍,他们家最常种的有沙曼沙、红丝荣,但是这两个品种收益却不高,正常年份每株0.1——0.3元;而像金不换、大富贵、米兰口红、飘多丝、红衣主教、沙曼沙、红双喜这些品种,去年都能卖1块多钱一株。月季的亩产相对不错,一亩地可以育苗5万多株。

吕二虎说,最近几年,当地月季花主要销往银川等地,市场价格不错,他的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把隔壁村的10多亩地承包来种植月季。

十年前,当吕二虎家第一次种上月季时,收入就颇丰。吕二虎和妻子抢着说:“那年赚了1万多。第一年种,不敢种多,就种了两亩月季,一亩的收入足足是小麦的五六倍,那谁不种”,“那年月季还不值钱,一株也就1毛多”。

尽管月季种植收益高,但是管理却十分辛苦。几乎一整年都需要到田里管理,从第一年农历9月份插上苗,盖上棚,到来年春天天暖之后解开棚,一直到6月份才能开始销售花苗,直到9月份销售结束。这断断续续一年的时间,需要给月季除5到6次草,期间还不能使用农药,只能靠人工。但这份高收入却坚定了两口子种植月季的信心。从此夫妻两人就开始了他们的月季种植之路。

说起月季带给家庭情况的改变,王敏平满脸洋溢着笑容:“家里的家电都是最近两年卖了月季后买的”。

记者环视四周,客厅的正前方是一台42寸的康佳电视,大大的屏幕刚刚能放在老家具上,一点空间也没留下[养殖网:www.nczfJ.com/]。吕二虎说:“不能买再大的了,再大就放不下了。”而在客厅左边则是去年才添的冰箱,冰箱的外包装也是月季的深粉红色,仿佛是家里“月季”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象征。

走到院子里,最为耀眼的就是那辆雅马哈的踏板摩托,吕二虎特意告诉记者:“这个是我们这儿最好的了!”记者特意查了这辆摩托车的价格,售价竟然1万多元。

尽管月季种植给吕二虎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但他却有自己的担忧。“要扩大种植面积,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土地。”他说。

在姚庄,每人仅有几分的口粮地,尽管他们租种了别人的土地,然而月季种植却有个问题,就是一旦种了一年月季,之后好几年都不能再种。“第一年种植月季成活率高达80%—返乡农民创业事迹材料,但来年再种月季,月季的成活率仅有20%左右,这个问题一直没法解决。”吕二虎说,近年来,土地的租金越来越高,像他们承包的土地,每亩地要1000多块钱。

此外,除草所用的人工也是吕二虎夫妻俩觉得头痛的问题。因为月季种植需要除去大量杂草,而仅凭他们两人完全顾不过来,所以需要雇佣人。但全村都种植月季,一旦到了农忙,每家每户都没有空余劳动力。

即使雇到劳动力,劳务费也是笔不小的费用。近年来劳动力的价格水涨船高,从去年开始就每人每天30元,王敏平给记者算了个账,说种一年月季如果全雇佣劳动力,一年仅仅除草费就要小5千块。

最让吕二虎担心的还是种植基地的污染问题。吕二虎说,最近几年,离月季田不远的地方出现了水泥厂、铝厂等,他觉得这些厂子的排水使他家月季成活率降低了。

记者特地去月季田看了一下,在种植田所用灌溉水的水槽上游,确实存在水泥厂、铝厂等,并且水槽中的灌溉水十分污浊,时不时发出难闻的气味,而当地居民也将一些生活垃圾丢在水槽中。

吕二虎家并不是村里的月季种植大户,他说:“我们那算啥,有的人都种好几十亩,俺村姚天基都种了100多亩!”如今的姚庄,月季种植已经小成规模,足足有200多亩。月季不仅成为姚村人民发财致富的法宝,也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农业发展。隔壁谢家村的村民有的也开始种植月季了。

77年前,范长江先生还在为渭水河畔肥沃的土地痛心,他曾写道:“最为痛心者,是渭水两畔这样平坦肥沃的川地,农民竟被政治经济种种力量,逼得遍种鸦片,沿途街道,无不百业萧条。”然而今天的渭河却成为我国西北农业发展的重要地带,在渭河穿过的甘谷县,月季花卉种植更是成为当地姚庄最为主要的种植作物。昔日鸦片遍野的渭水河畔,如今成为了姚庄人民种植月季的黄金宝地,特色农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返乡农民创业事迹材料二

90后不做大学教师回乡养牛创业年赚百万

2月11日下午,贺根到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的“贺根牛肉”专柜来送货,售货的大姐告诉他,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卖了100多斤,700多元。

2月11日暮色时分,在一阵鞭炮声中,23岁的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根,从团罗田县委书记胡晶手中,接过了中共罗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头人”获奖证书和500元奖金。

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 返乡农民创业事迹材料

2011年6月,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破格留校任教的贺根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乡养牛创业。2012年,他被推举参加“感动荆楚十大人物”评选,入选理由是:放下大学教鞭,回乡执起牛鞭,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一个多月前,在黄冈师范学院大礼堂举行黄冈青年“创天下”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本土的“大学生创业英雄”、“90后大学生牛倌”贺根第一个登台演讲。

现场互动环节,一个男生问他:“你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贺根的回答出人意料:“农村创业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项目、不是政府的政策资助,而是农村没有年轻人!”

这是他的切身感受。

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1990年10月22日出生的“90后”大学生贺根,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的毕业生。大二时,贺根在学校的数控铣床技能竞赛中夺得亚军。干过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刚刚入党的贺根,很快通过了学校的层层挑选,破格成为了该校的外聘教师。然而,在老师和同学的惊呼声中,他怀着对未来生活的遐想、辉煌事业的憧憬和灿烂人生的构想,贺根摆脱当地世俗观念的束缚,2011年在父母的百般阻扰下,他毅然的放弃了大学教师这份稳定的工作,果断选择回到农村,回到罗田白莲河乡覆钟地村的老家,在山沟里专门养起了黄牛。

2011年11月份贺根开始建造牛舍、购买土黄牛,添置养牛必备的车辆和用具。每天早晨5点半,贺根准时起床。伺候一百多头牛“过个早”,工作量有多大?2011年6月15日,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到贺根家中体验,5个同学喂完60多头牛,用时1小时26分。平时,贺根一个人完成这个工作,也就两个小时。

喂完牛,匆匆扒几口饭,贺根开着刚买回来的二手小货车出门,去26公里外的县城河道割草。一天下来,贺根和同伴两个人得割1500多公斤青草,还得一担担从河道里挑出来。50多公斤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贺根体验到了钻心般的疼痛。

摸黑赶回家,还得给牛喂水,整理牛舍,准备第二天饲料……忙完这一切,深夜11点多,覆钟地村已看不到农户的灯光。

贺根的双手很快磨出了血泡、长满了老茧,双臂、双腿满是被草割伤的血印。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有来自四周的“负面舆论”和父母的不理解。

但这些都没能挡住贺根坚持做“大别山黄牛”养殖项目的决心。

每天各种繁重的体力活,贺根都独自承担。一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减了7公斤。

第一批黄牛出栏,销路成了问题。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牛肉好,贺根开着农用车沿街叫卖。牛肉很快卖完了,不过他回家算了账,一头牛除去成本,大概赚了两三千元。贺根意识到,必须扩大养殖规模,以降低成本。

在贺根带动下,村里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乡养牛。2012年4月,贺根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年出栏黄牛780头 ,产值600万元。经过发展,合作社社员从5名发展到如今的117名,养殖规模已达1200头。贺根还开门店销售自己的牛肉,他的牛肉品牌取名“傻根”。目前,他在黄冈开了5家门店,今年,他的黄牛肉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养殖规模也由开始的14头土黄牛发展到个人存栏120头、农户存栏80头;合作社的社员从5户发展到63户,2013年的产值超过600万元。

从这时起,贺根原本一年赚个20万元小富即安的“小梦想”变成了投身现代养殖业的“大梦想”——创办农业合作社,建立“大别山黄牛”养殖基地,做与牛相关的系列深加工产品。

可是,事业做大做强要靠人才、靠团队,而覆钟地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跳出农门”的老同学,一听要合伙养牛,都没多大兴趣。虽然有几个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贺根的故事后慕名而来的青年,可干了几天也都离开了。理由很简单,吃不了这份苦,也受不了这份寂寞。

今年春节,贺根一天也没有休息。从小年起到除夕,贺根根据订单先后宰杀了37头牛,因肉新鲜且品质好,拿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节后在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新开张的“贺根牛肉”专柜,当日就卖出牛肉100多斤。

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忙碌使他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想法愈加强烈。

2月10日深夜,又忙了一整天的贺根,将这样一条短信息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有没有愿意回农村创业的兄弟?”

信息发出后,在贺根的QQ空间,这几天不断有年轻人和他探讨如何一起创业。

贺根的两位高中同学——长江大学毕业的王河兵和张谦最近以股份参与的方式加入了贺根的团队,王河冰甚至为此放弃了县林业局的正式岗位。而用什么办法来寻找“创业合伙人”、留住“创业合伙人”,也成为贺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新问题,“一般的劝说恐怕吸引力还不够,应该考虑通过市场的方式、利益共同体的机制把大家联为一体”。

贺根说自己命里注定就是属于农村的,在他眼里,除了有绿水青山,农村更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13年5月完成的《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综合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他把理想写了进去:公司将形成大别山黄牛养殖、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业态上形成良性互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目标是:将本项目打造成“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第一品牌”“国家级大别山土黄牛养殖示范基地”“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生态绿色农业产业样板工程”“大别山农林观光休闲度假第一站”。

事实上,这些构想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在他新承包的一片山地和水库旁,投资七八十万元建设的三间高标准的牛舍已经落成,分别作为母牛繁育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以后还要在这里种树、养鱼。贺根还计划今年将“贺根牛肉”的品牌推到黄石、武汉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06361/733307278.html

更多阅读

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 返乡当农民创业致富事迹

创业是就业来源,创业不但为创业者本人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具有缓解就业压力的极大潜力。看看那些返乡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创业之路。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返乡当农民创业致富事迹,希望对你能够有所

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 返乡农民成功创业事迹

想要做成功的创业事业,多看看那些返乡创业的事迹,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返乡农民成功创业事迹,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返乡农民成功创业事迹一他养竹鼠“听”世界

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 农民返乡创业致富事迹

做好创业最好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想法,看看返乡创业的事迹,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民返乡创业致富事迹,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农民返乡创业致富事迹一:张林友养蜂赚钱的创业故事——张林友的养

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 返乡创业事迹

“只要认准目标,能吃苦,有恒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下面让小编来告诉你返乡创业事迹,希望能帮到你。返乡创业事迹一姚俊,男,苗族,24岁,中共党员,毕业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专科学历,现任来凤县尚风寨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一、借东

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 返乡农民养殖创业事迹材料

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在任何经济发展时期任何国家都最具活力与挑战性。在这个创业社会中,有很多人选择返乡创业寻找机遇。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返乡农民养殖创业事迹材料,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返乡农民养殖创业事迹材料

声明:《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 返乡农民创业事迹材料》为网友酷不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