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也是刘少奇、胡耀邦、朱镕基等同志的故乡。近代历史上的曾国藩、黄兴、蔡锷等都在长沙留下了史迹,这构成了长沙重要的人文景观。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长沙历史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1:长沙历史导游词长沙历史距今约15—20万年以前,长沙有人类的活动。约公元公元前2500年,长沙新石器时代进入龙山文化阶段。传说始祖炎帝和黄帝都曾来过长沙。 长沙,夏代属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逸周书?王会》记载,周初营建雒邑告成,各方诸侯来贺,贡物中有“长沙鳖”一种,这是“长沙”一名见于史籍的最早记载。春秋末期,楚国(荆楚)的势力进入长沙。
战国中期,楚国实行变法,国力强盛,对南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湖南全境纳入了楚国版图,长沙成为楚国南部的军事重镇,楚国在长沙建立了城邑。 秦国灭掉楚国,在原楚江南之地设立“长沙郡”,长沙为秦代36郡之一。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公元前202年封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将湘县改名临湘县,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公元8年,王莽篡位自立为帝建“新朝”,长沙国改名“填蛮郡”,国都临湘改名“抚睦县”。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遥封西汉末代长沙王刘舜之子刘兴为长沙王,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三国时期,219年孙权夺取长沙至279年西晋灭吴,长沙属于孙吴之地。257年,长沙东部为衡东郡(治所翻县,今衡阳市)。265年,长沙郡的安成县(今属江西省)和豫章、庐陵两郡几县设立安成郡,长沙郡瞎地进一步缩小。280年(太康十年),晋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马×为长沙王,以郡为国。
西晋初期,长沙郡仍隶属荆州。589年(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正月),隋军渡过长江,攻克建康。隋炀帝时,潭州又改为长沙郡。621年,唐王朝在长沙设立潭州总管府,624年总管府改为都督府。五代十国时期,此时的湖湘地区出现了一个由马殷建立的楚国。963年宋朝占领长沙。南宋初建炎四年正月,金兵攻陷长沙,屠城而去。南宋中后期,长沙时局相对稳定,有重臣名将刘镐、张孝祥、辛弃疾、周必大、真德秀、魏了翁、向士壁、汪立信、文天祥、李芾等任职长沙。清军入关后,明将何腾蛟总督湖广、四川、云贵军务,驻节长沙。云集湖南并肩抗击南下清兵。
后何腾蛟兵败被俘,严词拒降,绝食七日后被杀。直至清顺治四年,长沙才归入清朝。李锦、李来亨等率部转入四川继续抗清。 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领袖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等率军攻打长沙,因长沙城垣高厚久攻未下。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根据《中日通商行船续约》第十款规定,开放长沙为通商口岸。1898年2月21日,由谭嗣同、皮锡瑞、唐才常等人在长沙发起成立维新派政治团体“南学会”。谭嗣同、皮锡瑞任学会会长,长沙设总会,各县设分会。戊戌政变后解散。由谭嗣同等发起,于1897年10月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教学内容包括经、史、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与自然科学。戊戌政变后改为求是书院。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成立在长沙成立。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
武昌起义后,湖南革命党人首先响应。1911年10月22日焦达峰、陈作新等率新军革命士兵和会党举义,占领长沙城。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何键所部第35军第33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叛乱,袭击湖南省工会、农会及各革命组织,捕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100余人。21日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这一事件称“马日事变”。1930年8月在浏阳永和由红军第一、第三两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亦称“中央红军”或“红一方面军”。 1949年8月5日,驻守长沙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程潜、陈明仁起义,长沙和平解放。长沙市人民政府成立。
篇2:长沙历史导游词荟集长沙文物精华的博览胜地主要有湖南省博物馆和长沙市博物馆。省博物馆位于烈士公园西侧,这里陈列着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与保存完好的2100多年前的西汉女尸。重仅49克的素纱禅衣为世界绝无仅有,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纺织技艺。12万多字的帛书,补充纠正了许多先秦史料,帛书《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所展示的古天文学成就,令世人惊叹;帛书《老子》证实了《老子》其书的真实性,其汉隶书法风格也有很高艺术价值,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马丝阑墨迹实物。市简牍博物馆坐落于市中心清水塘,馆中珍藏珍贵文物3万余件,其中7000年前的彩陶罐,商代青铜大铙,精美的战国铜镜、漆器和唐代铜官窑釉下彩诗文罐等都是稀世珍品。
有革命圣城之称的长沙名人荟萃,毛泽东这位世界巨人,在此度过了他不平凡的青年时代。他当时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今日都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一师范、爱晚亭、新民学会旧址、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等纪念地至今保存完整。其中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沙市的其他革命纪念地还有望麓园、沈家大屋、湖南自修大学旧址、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和中共湖南省工委旧址等。
长沙也是刘少奇、胡耀邦、朱镕基等同志的故乡。近代历史上的曾国藩、黄兴、蔡锷等都在长沙留下了史迹,这构成了长沙重要的人文景观。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的刘少奇故居,长沙县梨镇高塘乡凉塘的黄兴故居,浏阳市原北正街北街的谭嗣同故居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修复,对游人开放的名人故居还有李富春故居、胡耀邦故居、徐特立故居和杨开慧故居等。
篇3:长沙历史导游词15—20万年前,长沙地区开始有人类活动。约7000年前,长沙开始形成村落。约2400年前的 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于长沙建城。一直到今天,城址一直未变,2000多年前的道路甚至与今天所在位置的街巷依然重合,故此长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时间在同一地址建城的城市之一。
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沙曾有“临湘”、“ 潭州”古称;唐宋和明清时期的长沙,其经济和文化为其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长沙”之名有据可查的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关于贡品“长沙鳖”之说,距今3000多年。商周时期的 宁乡县炭河里遗址出土的 四羊方尊等 青铜器反映了当时的长沙地区与 中原有一定的联系。长沙约有2400年建城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始建城,属楚国。“长沙,楚之粟也。” 楚成王时设置 黔中郡,长沙为其辖域。 秦始皇统一中国,长沙郡为秦36郡之一,这是长沙以 中国行政区划名称载入史册的开始。 两汉时期,长沙为长沙国的都城。 东汉初期废“ 长沙国”改立为“长沙郡”。
三国和 西晋时期,长沙为郡治,属古荆州。 西晋后期和 南北朝时期,长沙为郡治和 湘州制所。
隋前期撤 郡,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为长沙郡郡治。 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 江南道、江南西道。唐朝五代时期的 长沙窑,曾兴盛一时,成为 釉下彩的发源地。 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 楚国国都,这也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宋时长沙为潭州治所。北宋设 岳麓书院,将长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时期。 元朝 1274年时改为 潭州路, 湖广行省治所。 1281年仍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隶属 湖广行省; 元文宗天历二年因“天子临幸”而改名天临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 明初改为 长沙府治所,隶属 湖广布政使司。 清朝 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长沙同为长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明清时长沙有 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称,为中国最重要的米市之一。
![上海概况导游词3篇 长沙历史导游词3篇](http://img.413yy.cn/images/d/57114/3400051212345478102828.jpg)
清朝末年, 曾国藩成为“ 湖南第一人”,当时的长沙府涌现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如 曾国荃、 左宗棠、 胡林翼等消灭 太平天国,发动 洋务运动,收复 新疆等,对晚清的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长沙成为重要的政治和革命活动地。 戊戌变法的 陈宝箴、 谭嗣同,在长沙兴办 时务学堂。之后自立军起义、 华兴会、公祭 陈天华和 姚宏业、浏萍醴起义、抢米风潮,都是很有影响力的活动。 黄兴在清朝末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清活动,为 中华民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1911年10月22日, 焦达峰、 陈作新为首的起义 新军光复长沙。1915年,曾就读于时务学堂的 蔡锷发动了 护国运动。
1919年,长沙派送大批五四青年赴法 勤工俭学,长沙也是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地之一。 毛泽东、 何叔衡、 任弼时、 蔡和森、 向警予等一批 中共早期领导人都在长沙读书或者从事政治活动。
1927年毛泽东发动 秋收起义,并试图攻打长沙;失败后他转向了“ 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方针。
1933年长沙 县、 市分治,设长沙市,为湖南 省辖市,长沙一直作为湖南省会至今。
1941年到1943年,长沙沦为战场,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指挥部所在地。日军曾经为了长沙不惜代价发动3次 长沙会战及 长衡会战,由此可见长沙的重要性。
1949年 8月5日,长沙正式建立共产党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长沙开始重建与发展。长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创始人之一的 毛泽东早期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被认为是革命圣地。
1949年8月至1958年为不管县时期,只管市、郊,没有辖县;
1959年以后为管县时期,有辖县;
1949年8月,长沙市辖8区:城东区、城南区、城西区、城北区、文艺区、金盆区、岳麓区、会春区,下辖82保、1838甲。
1950年8月,废除保甲制度。
1955年10月,东、南、西、北4区建306个居委会、2909个居民组,区名去掉“城”。
1957年内4区辖26街道(东区6、南区5、西区8、北区7),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乡1镇,44村。
1958年9月,农村撤消乡镇,建立人民公社,郊区建万年红、东风、岳麓3个公社,18个大队;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
1958年12月,长沙县、望城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59年2月,撤消郊区。3月,长、望两县合并称长沙县,属长沙市领导。长沙市辖25街道5镇26个公社、227居委会、2489居民组。
1977年12月,恢复望城县建置,将长沙县分为长沙、望城两县。
1978年底,长沙市辖5区2县,16县辖区,84公社6镇,29街道,1132大队,308居委会。
1983年2月,浏阳、宁乡、湘阴划归长沙市管辖,湘阴县随即划归岳阳地区。
1984年2月,长沙市辖4县1郊的人民公社先后改为同名的乡(镇)。
1993年1月,浏阳撤县改市。1995年7月辖县(市)撤区并乡建镇,长沙市辖5区3县1市,38街道67镇53乡,648居委会3091村。
1996年,辖区区划调整,撤销郊区,设立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
2002年底,长沙市辖5区3县1市,54街道79镇39乡,568居委会2727村。
2007年,长沙市辖5个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4个县(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各区、县(市)共辖83个镇,比2006年增加3个,2007年共31个乡,53个街道。各镇、乡和街道共辖村1258个,社区566个,与2006年相同。
2008年,望城县坪塘、含浦、莲花、雨敞坪四镇划归岳麓区,雷锋镇由望城县委托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同年八月长沙县榔梨镇韶光社区居委会正式划归芙蓉区东岸乡管辖。至此长沙市城区面积由573平方千米变为975平方千米。
2011年7月,望城撤县改区,成为长沙市城区,长沙市城区由975平方千米增至1938平方千米。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代,长沙经济开始和沿海城市的差距逐步加大;1990年代后期,长沙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成为 中 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