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琐记》读书笔记 鲁迅《父亲的病》读书笔记

从《父亲的病》中我们可以悟到,人身体上的病不算什么,精神上的病才是大事。读者们是这样想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父亲的病》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父亲的病》读书笔记篇一

鲁迅先生的文章一向以救国救民为主,用文笔批判了旧社会的腐败、黑暗…《父亲的病》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篇,但文中也掺杂了鲁迅对他父亲深挚的感情。

文章讲述的是鲁迅的父亲身患重病,连续换了两位“名医”,“名医”借诊病为名,陆续骗走病人家属钱财,所开的药方都是些偏僻之物——只为病人家属寻找不到,借此推脱。实为庸医。最终庸医使鲁迅父亲不治身亡。

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鲁迅对庸医骗人钱财,草营人命的厌恶。“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这话以辛辣的文笔,反衬的手法,描绘出一个对中医药学毫不知情,却挂着“名医”的招牌到处招摇晃骗的“无赖”,大概在他的眼里,生命也不如金钱可贵吧?这种人,称之无赖也不为过。再一句“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

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看到这里,我不禁又气又好笑,为什么人们对庸医一概认同,没有人会怀疑?没有人看穿他那几个骗人的戏俩?如果你说,人人都说他是名医嘛,还要怎么怀疑。那为什么被庸医治死的人的家属也认为理所当然,他们对失去身边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不感到悲痛吗?他们也不会产生怀疑吗?你可以说,这是迷信,是迷信造成的。可除了迷信还有一些原因呢!一些没有良心的人,得到庸医的贿赂,一齐炒作,将庸医捧成名医。这也没什么啊,就一字之差而已,对吧?

可这一字之差值多少条人命,你算算。还有人知道“名医”内底的, 但不敢揭穿,为什么?你若揭穿,那些“名医”不先来轰你,那些正等着“名医”救命的病人家属就先来赶你了——他们怎么会相信自己辛辛苦苦请到的,摆着大架子的,会是庸医?他们的亲人怎么会由庸医来“救治”呢!正是因为人们的退让,庸医们的气势嚣张起来,还自称“国手”?鲁迅接着就感叹一句:“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这会是真的吗?

有人说,不会不会。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国家拿出资金建各所医院,按理说,医生也该知足了吧!医生会知足吗?我国近几年来多家医院就给足了反例——医生吃药商的回扣!病人家属辛辛苦苦攒药费,希望病人能用好的药,进口的药,早日康复。可结果呢?医生偷梁换柱,把药变了个魔术,啪的一声,药价就变了好几十倍,很神奇啊!这家医院不行,那我换别的,可不也一样!医生们想:你吃回扣我不吃,我傻啊!所以,现在医院多了很多“聪明”的医生,病人的病啊,我不说你也知道了吧。

医者,医于人,更先医己心。

《父亲的病》读书笔记篇二

记得鲁迅先生曾在《呐喊》的序中写道:“中医不过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以前我永远也想不通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说,中医毕竟也是为医学做出了无比重要的贡献啊。后来我读了他写的《父亲的病》,才稍稍理解了鲁迅对中医的看法。

鲁迅先生幼年时,便为父亲的病与城里的两位名医周旋。这两位名义的药房药引都十分与众不同,尤其是陈莲河。他的药引最平常的也只是“原配”蟋蟀一对,虫子用药都要讲究“原配”真可以算的上是够“道德”了。此外还有一种可以克服水肿的药丸,叫“败鼓皮丸”,它只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制成的。因为水肿一名鼓胀,用打破的旧鼓皮自然可以克服它——虽然我并不理解仅有字面意思牵强附会而来的“药理”到底哪里“自然”。用这种毫无药用价值的东西做药,恐怕除了显示医生的昏庸不懂医什么也做不了。更有甚者,还要查查病人是否有何冤愆。说医生只能医人,不能医命。可笑,命都没了还医什么命啊?

医学本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可在那时的中国,却完全倒了个儿,医学竟与封建迷信扯上了关系,真是可笑可悲又可怕。可笑者,是有些带着迷信观念行医的医生却会有人将其称为名医,赞叹其神妙;可悲者,是病人们满怀希望喝下用半通不通的药理和“道德”的药引做成的药却往往只能换来病情不减甚至于加重病情的结果;可怕者,是倘若医生或多或少都会用带有迷信色彩的药方为病人治病,如此这般,病人们又该怎么办?鲁迅先生的父亲经过这两位“名医”治疗仍病重而死,也正因为这样,鲁迅先生才会这么说吧。

好在当今,医学已于封建迷信断绝了关系,医生也再也不会变成“有意或无意的骗子”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的那句话也不再适用于现在的中医。但我想,这也是鲁迅先生所希望看到的吧。

《父亲的病》读书笔记篇三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鲁迅《琐记》读书笔记 鲁迅《父亲的病》读书笔记

在《朝花夕拾》里读到了青年的鲁迅有份深藏不露的志气。《父亲的病》里写到,在父亲因庸医愚昧而去世后,为避开那无聊的流言,也为了母亲,鲁迅毅然到陌生的他乡求学。在日本留学时,为了救国图存,毅然谢绝了藤野先生的极力挽留,又放弃自己的专业,孤独地投入艰难的文艺运动 虽然这一切在文中都只是轻描淡写,但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那股无形的爱国热情,把每一位读者的心都点燃了,这是在许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觉。难怪一位日本学者说:“纵使日本有一千个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国,因为中国有位鲁迅。”

人生阅历的疏密、时代氛围的错落,造就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思想过多的“斗士”形象的渲染,让人过多的感受到鲁迅的“冷峻”,就像最常见的那尊他的胸像。当我们忘记鲁迅身上的光环,或者忘记鲁迅,细细品读《朝花夕拾》,就会发现一个“冷峻”外的鲁迅。从而发现鲁迅内心深处的一片净土。正是在这片净土上,散发着鲁迅许多人性的灵光,使他的文章洋溢出浓浓暖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04261/794165756.html

更多阅读

昆虫记读书笔记 《昆虫记》读书笔记1000字

《昆虫记》读书笔记1000字——读《昆虫记》有感他,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虫世界中,用毕生的精力对昆虫进行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真实、细微、详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特性,用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

西厢记读书笔记 《西厢记》读书笔记1000字

《西厢记》读书笔记1000字《西厢记》说的是“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一个又俗又滥的故事: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崔母出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法的考虑百般阻挠,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斗争,崔张终成眷属。作品表达了男女青年追

读书笔记1000字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1000字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1000字范仲淹,今人之于他的了解,不仅仅是因为其曾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也很少有人知晓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很多人对他了解和敬佩是源自那千古不朽的名篇《岳阳楼记》。也许《岳阳楼记》不及李白的狂放豪

西厢记读书笔记 《西厢记》读书笔记2000字

《西厢记》读书笔记2000字人们谈起文学中的经典爱情,就不得不说梁祝、罗密欧与茱莉亚、牡丹亭和西厢记了。而《西厢记》作为反封建礼教的代表,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谈起古人的爱情观,今人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古板”“门当户对”“父

声明:《鲁迅《琐记》读书笔记 鲁迅《父亲的病》读书笔记》为网友帥气初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