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大约生活着150余种动物,动物身上大都长着尾巴,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那么,读者们知道世界上哪种动物的尾巴最长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长尾鸡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最长的尾巴是日本长尾鸡的公鸡尾巴羽毛。日本的西南部产这种鸡。据1973年四国高知县的报道,一只长尾鸡的尾羽,竟长达10.9米!
长尾鸡(Gallus gallus var.domestica)长尾鸡原产日本,是观赏型的家鸡,野生原鸡的后代。体型较家鸡略小些。头小,单冠,体羽有纯白色、褐色或花斑等色。成年雄鸡尾羽甚长而美丽,尾羽最长可达5—13米。为保护长尾的美观,需将雄鸡置于精美的高台或高梁上展出,使其尾羽自然下垂至地面,是观赏家禽中的最佳美态。 经8—10个月性成熟,年产卵20—30枚,孵化期约21天。寿命可达10年以上。单只饲养在高大的笼中,笼中设高栖架,栽草坪,环境洁净。饲喂谷物、营养窝头、昆虫、蔬菜、瓜果等,饮用水要清洁。尾羽长到2米后要特别小心护理。
白冠长尾雉
我国也有类似尾巴很长的鸟类,叫白冠长尾雉。白冠长尾雉体形似家鸡而具长尾。雄雉全长约1.5米,头顶白,颈亦白;自额贯眼以至后颈,围以1圈黑边,眼下另有1小白斑 。上体大都棕黄,两翅黑褐,杂以白和棕黄色。尾羽20枚,其中央两对特长,呈银白色,并具一系列黑栗相间的横斑。喉和胸间横贯以黑带;胸与两胁白而杂以黑斑,并具栗色宽阔羽缘,使下体大部呈为此色。
体形似家鸡而具长尾。雄雉全长约1.5米。头顶白;颈亦白;自额贯眼以至后颈,围以1圈黑边,眼下另有1小白斑 。上体大都棕黄,两翅黑褐,杂以白和棕黄色。尾羽20枚,其中央两对特长,呈银白色,并具一系列黑栗相间的横斑。喉和胸间横贯以黑带;胸与两胁白而杂以黑斑,并具栗色宽阔羽缘,使下体大部呈为此色。雌雉羽色不如雄雉艳丽;尾短,仅及雄雉的 1/3;上体呈栗、棕灰与黑色的斑杂状;中央尾羽灰褐,隐约有栗褐缀黑的横斑;胸与两胁均栗色,而羽端杂以棕灰和白色;腹以下淡栗棕色。
我国特产动物,分布于我国中部及北部山地,河北北部与西部,山西、陕西南部,湖北、湖南、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及安徽的西部等地的山林中。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 1994)。数量稀少,且在过去50年中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及对其长长尾羽的采集而分布范围日趋狭窄。过去此鸟曾在湖北出现过,现仅存于三个地点 : 山东南部一小地区,湖北东部一小地区,安徽西部及贵州略大区域,四川东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及云南东北部。于海拔300~1800米多林山地的落叶栎树林及混交林。
白冠长尾雉为杂食性,主要还是以植物性食物如树果、树叶、野草为主要食物。嗜食袍栎坚果、茅栗坚果、胡颓子果实、胡枝子荚果和袍栎树的嫩叶以及一些草种等。繁殖季节的食性成分中,有蚱蜢、夜蛾幼虫、蛹、茧等动物性食物。在地上营巢,一般多在草堆边用爪挖一浅坑,略垫以枯草、干枝叶及鸟羽等。
如此珍贵的物种却面临濒危。
过度捕猎:主要是猎杀。在安徽霍山县,猎人在繁殖季节利用驯养的雌鸟作“媒子”诱捕野生雄鸟出售,浙江温州标本厂在安徽霍山县漫水河收购雄鸟1974年为336只、1975年360只、1976年287只。
栖息地破坏:中国中部山区森林不断遭到砍伐致使栖息地减少和退化。主要是毁林开荒或伐木。遵义沙湾的木材台,1975年调查时,当地植被茂密,生境较好,在3平方公里范围内有50只左右,后来许多东方垦殖为农田,山头裸露,1983年5月再调查时,幸存仅有3只。
因为贸易被捕猎:其尾羽在某些地方戏中仍然使用。 白冠长尾雉是受人喜爱的鸟类,早已成为动物园中观赏的对象,长而华丽的尾羽更为京剧和装饰用所不可缺少,目前野生的白冠长尾雉,在几个原产地数量已经大减,应积极保护发展为宜。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白贯长尾雉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有补中益气的功能。因此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