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千佛寨 安岳石刻千佛寨导游词3篇

千佛寨石刻不但内容丰富,雕刻精美,与安岳其他石刻区相比还有其显著的特点和风格。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安岳石刻千佛寨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安岳石刻千佛寨导游词1:

重庆直辖后,安岳成为四川省的"第一石刻大县",以"古、多、精、美"而著称的安岳石刻,有"上承敦煌,下启大足"之美誉。然而,有着千百年历史至今更加绚烂多姿的"国之瑰宝",却无法像敦煌一般气势磅礴,声名远播;也远不如大足石刻那样观者云集,人气兴旺。数十年来,她竟如藏在深闺的少女,羞涩而甘于寂寞……。2000年9月18日,国家文化部正式将安岳县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石刻)之乡"。2001年5月18日,国家旅游局又对安岳石刻申报国家AAA级旅游区进行了评审。安岳石刻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内涵和旅游价值开始闪耀熠熠光辉。

安岳石刻,盛于唐、五代和北宋、明、清,民间时期为数较少。现存最早造像题记为唐开元十一年(723),最多的是唐代的"开元"(713至741)、"天宝"(742-756)、"咸通"(860-874)、"天复"(901-904)和五代的"天成"(926- 930)、"天福"(936-942即敬瑭天福年间)、"广政"(938-960)及北宋的"端拱"(988-989)、"绍圣"(1094-1098)、"崇宁"(1120-1106)、"大观"(1107-1110)等。

县境内有摩岩造像140余处,有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且保存较好的69处,造像10万躯左右,另有盛唐石刻佛经40万字,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

安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也有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多数是摩岩造像,也有单个圆雕造像。龛窟中除雕刻佛、菩萨、罗汉、金仙、供养人、力士、伎乐、飞天、珍禽和各种护-法神外,还雕刻有"经变图"和古建筑图像,从不同角度反映古代社会和世俗生活风貌。各文物点碑刻题记甚多。这些都为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地方史和宗教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可靠的物证。

安岳石刻大量雕造于我国石窟艺术由北向南发展的高峰时期,其艺术风格,或显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遗风;或展体态健美、面颐丰满的唐代风韵;或有雕工精细、璎珞缀身、装饰华丽的宋代特色……造型多依山依岩取式,布局严谨巧妙;造像大胆突破宗教仪轨,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有的通过宗教的事迹具体刻画出人民群众的爱憎和生活情趣,展现人体和人性美。

安岳石刻艺术的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为盛唐至五代时期。从卧佛院的卧佛和石刻佛经、玄庙观的道教造像以及菩提寺、圆觉洞后山的造像等,体现出盛唐至五代的雄伟造像风格。第二为两宋时期。圆觉洞前山、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净慧岩等,都是这一时期精雕细琢的雕塑。上述一、二期为安岳石刻创造、发展时期,它不仅逐渐摆脱了犍陀罗式的影响,独立创造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且继承了我国北方石窟艺术并为之发展,是安岳石刻的全盛时期,就其内容来说,也是安岳石刻艺术的主要部分。第三是南宋以后,包括明、清、民-国各代等,为逐渐衰落时期。三仙洞、狮子岩、老君岩、朝阳洞、朱家经堂、佛洞岩等。均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其数量不多,摹仿品多,也有不少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但远不及唐、宋雕塑的雄伟、精湛。

离县城25公里的八庙乡卧佛沟,在长约一华里的两边崖壁上,凿有139个龛窟,造像1600尊。以释迦牟尼涅磐图最为壮观:这座卧佛长25米,刻在离地面约5米的岩腰,比大足卧佛早成400多年。卧佛头东脚西,为全国所仅有(卧佛一般都是头西脚东),这可能是依山取形,既大体符合佛经,又不落窠臼。卧佛颈枕花石枕,大耳垂挂一双绽花耳环,双目微闭,脸庞慈祥端庄,显出坦然神情,令参观者对佛的美喟然浩叹!卧佛旁有21尊弟-子、菩萨、护-法天神,形象地反映出释迦牟尼讲经涅磐的全过程和当时的氛围。

离城只3公里的大云山千佛寨,是一天然崖寨,有105处佛龛,3016尊刻像。经营长达400年。其中最吸引人的要数56号窟的菩萨造像,头戴镂空花冠,面部丰腴,腹部微挺,腰肢微扭,胸腹盖璎珞,气质高雅,极富动势和曲线美,流泻着情爱的双眼,微微努嘴所流露的微笑,有人把这种神秘的美称为“东方蒙娜丽莎”。

安岳石刻千佛寨导游词2:

千佛寨位于安岳县城西北五华里的大云山上,是安岳石刻的重要旅游景区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环山怪石凌空,古木参天,藤萝挂壁,古为县城官绅纳凉之所,文人读书之地,被称为“千佛寨森林公园”。这里是一个由西向东呈狭长形的天然岩寨,整个造像区长达705米。它得名不完全是因石刻造像多之故,而与所刻的“千佛龛”特别多有关。据统计,在现存105龛3061尊雕像中,刻有千佛的就有8处,其尊数在2000左右。

安岳千佛寨 安岳石刻千佛寨导游词3篇

千佛寨摩岩造像是安岳200多处石刻中开创最早的一处,也是造像时代延续最长的一处,从隋朝开皇年间直到民国22年的1300多年中,各时代都有不同规模的代表性作品,而以唐开元至南宋的庆元的640多年为该处石刻营建的鼎盛时期。

千佛寨的摩崖造像充分展示了我国石刻艺术各时代的风格和特征,有很高的历史、美学研究价值:一是“西方三圣”、“三世佛”等雕塑有明显的隋代遗风,面部略呈长方形,额部广阔,高鼻深目,鼻梁隆起通入额部,眼大唇薄,下腭宽大突出,头部螺结小而矮,衣纹深而稀疏,无华丽缨络装饰,线条粗犷,总体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实为明显的隋代遗风,隐约包含着西方犍陀罗雕刻艺术痕迹。二是此处盛唐雕塑所占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内容也最丰富。从地理位置看又大部集中在南岩。如现在保存完好的21个“释迦说法龛”,不但龛窟大小形状基本相同,而且内容也完全一致。正中结跏趺座释迦牟尼佛,两边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排列有序,龛的左右及后壁上部均雕刻着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摩喉罗迦、八紧那罗等“天龙八部神将”。这些造像面部都圆润丰满,肌肤润腴,肉感十分强烈,佛头多着高发髻,穿袒肩袈裟,菩萨头戴宝冠,有少量缨络装饰,衣摺飘逸,线条柔和流畅,佛头上均饰以华蓋流梳,两侧有菩提树衬托,显得十分庄重华丽,具有典型唐代龛窟造像特征。三是北岩造像多着通肩袈裟,身体修长,挺肚束腰,臂部微向右扭。装饰华丽,缨络满身,线条细腻,衣摺浑重,充分表现出五代和北宋艺术风格。至于明清民国时期的造像相比艺术质量就较差了。

千佛寨石刻不但内容丰富,雕刻精美,与安岳其他石刻区相比还有其显著的特点和风格。

千佛寨造像龛以小型、平顶、桃型唐龛为主。龛高、宽一般在1.5米至2米之间,深1米左右,龛楣为桃型、龛沿以六瓣莲花装饰,这种龛窟造形明显不同于安岳其他石刻区。莲花,在中国开始作为一种观赏花卉为人们所喜爱,随着佛教的传入,莲花被赋予圣洁美的属性。印度更崇尚莲花,据说,拯救世界的大神毗显奴,以肚脐中生出梵天,梵天是坐在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佛教更与莲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佛陀出身时就伴有莲花。在早期的佛教雕刻中,常用一朵莲花来代表佛陀本人,通常借助莲花来形象地唤醒大地苍生要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才能达到至高无尚的解脱境界,所以该处龛窟外沿以莲花图案为饰,与宣传佛教教义引诱众生归依佛法有着密切关系。

千佛寨雕刻内容南岩以“释迦说法图”为主,占21龛,北岩多造站立的佛、菩萨群像,这一方面可能与时代有关系;唐多造“说法图”,而五代、宋以至明清多刻站立的五佛、七佛或千手千眼观音、明王经变故事相等题材。另一方面可能与佛教的宗教有关,唐代禅宗盛行而安岳西北方面的石窟寺如卧佛院、青竹寺、云峰寺、寂光寺等多为禅宗著名道场。五代和宋特别是从北宋开始佛教密宗也逐渐影响县城以北,因而千佛寨五代以后的雕刻内容就不是那么规范统一了,单是“千手千眼”观音像就有四处,二佛四菩萨或五菩萨站在一起的也不少。

千佛寨力士雕塑特别多,而且十分精美。据统计现存的各类型力士就有42尊,特别是唐和五代的造像龛外,左右都雕刻有不同风格的力士。力士作为佛教的护法神祇,起着拱卫护法摄服邪念的特殊作用,在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中有着明显的艺术特征。千佛寨唐龛外的力士,高一般不超过1米,头顶着高发髻,脸部为椭圆形,唇薄、鼻翘目深,横眉怒目平视前方,上身祼露,发达的胸部肌肉分成大小不等的数块,腹部略突,十分合符人体胸大肌理的解剖原理。腰部以绳作带紧束腰间,下身着短裙,那有力的双腿隐约可见,这系我国盛唐时期流行的所谓“褒衣博带”服饰在佛教造像艺术上的反映。用力的小腿青筋突出,双脚赤踝作斜八字站立,大有虎视眈眈,跃跃欲试的雄风。显示出力大无穷,征服一切邪恶的神威。这些精美的力士雕像具有很强的力度感和艺术感,无疑是千佛寨数千雕塑中的珍品。

千佛寨北岩的“药师佛经变”龛,具有独特的造像风格和雕刻手法:药师佛结伽趺坐正中金刚坐上,左右雕有药师八大菩萨站像。龛后壁上方华盖飘逸、菩提辉映,两侧二男性飞天对衬,显得十分庄严华丽。药师佛本名“药师琉璃光如来”,又有“大医王佛”、“医王善逝”等称号,为东方净土琉璃国之教主,据《药师经》载:“以此善根,顾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时,有八菩萨来示其道路。”这就是药师佛左右八菩萨的来由。佛座下并排站立药师十二神将,又称十二药叉,为药师如来的守护神。像高80公分,手执各种法器,摆着不同的姿势、攥拳怒目,情态十分森严,雕刻也颇为精美。更值得注意是此龛的左右二壁上,分别刻有12组浅浮雕小像,高不盈寸,以生动形像的组合画来展示“九横死”和“药师十二誓愿”的经变故事内容。这些画面,形象地勾画出千百年前的社会风貌和世态人情,是一幅刻在石壁上的历史画卷,从雕刻艺术上来看别具一格,全用圆刀作浅浮雕精工细琢而成,造型生动,设计精美,飞禽走兽活灵活现,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石窟艺术中又一风格之珍品,这样完整的“药师经变”摩崖造像,不但在四川其他石窟中未有,而且在中国石窟雕刻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安岳石刻千佛寨导游词3:

千佛寨位于安岳县城西郊2.5公里的大云山上,因山顶四周天然形成的岩寨的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3千余尊而得名。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公布千佛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寨,唐代名“栖岩寺”,清代康熙年间更名“千佛寺”。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沧桑,几经兴废,至1974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将仅存的大雄宝殿付之一炬。现在这里没有了寺庙,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几千尊造像,故群众又称它为千佛寨。

千佛寨的石刻造像,规模恢宏壮观,共有造像105龛,大小佛像3061尊,分布在南北两岩,整个造像区竟长达705米。据《安岳县志》记载,千佛寨摩崖造像始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从石刻题记看,有“开元”、“天宝”,最晚题记为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历时600余载。现在的主要造像多为盛唐时期作品,也尚存有少量的明清时代作品。南北两岩除佛像外,还有摩崖浮图7座,唐碑3块,历代题记26处。浮图最高的达4.6米,最小的0.8米;最大的龛窟宽6.4米,高6米,深3.3米。

摩崖造像高3-6米的有14尊,1-2米的有250尊,其中最大的释迦牟尼佛高达6.2米。南岩多为唐代造像,其面部丰盈,高鼻垂耳,袒胸露肌,衣纹疏深,线条流畅,简洁明快,古朴典雅。尤以56号龛的净瓶观音更具典型的盛唐石刻风韵。另外,盛唐密宗造像药师琉璃佛也属少见的石刻艺术珍品。北岩有一龛保存完好的《药师经变相》,药师佛系唐代密宗造像题材。药师佛端坐于束腰圆莲宝座,头部上端刻有华盖,身侧有菩提树,左右分刻八大菩萨和九横死,十二大愿,还雕刻有病死、受王法死和被虎、豹、蛇咬死等场面,是其它石刻造像中罕见的珍品。千佛寨还刻有众多的菩萨、罗汉、金刚、力士、护法神、飞天、供养人以及各种“经变”故事造像,充分表现出天上、人间、地狱的苦乐悲欢,内容十分丰富,雕刻技艺精美。

千佛寨山崖陡峻,林木苍翠,藤蔓盘绕,路随山转。两峰之间新建的寺庙中,传出的绵长钟声,在大云山悠悠荡漾;一声声经忏的吟唱,在游人们耳际萦回。寺庙的四周,长满了奇花异卉,蓓蕾满枝,争妍斗艳,芳菲醉人。这自然的旖旎风光与古老的石刻艺术相映成趣,使游人意兴盎然,乐而忘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03761/415027153.html

更多阅读

2015梅州市千佛塔寺“千佛禅韵”夏令营招生简讯 仙剑4千佛塔

千佛塔寺佛学院为云门佛学院女众部,是在明慧法师主持下,以汉语系为主,兼设藏语系、巴利语系佛教的高级女众佛学院。学院环境幽静,庙宇庄严,宝塔矗立,面临梅江,背靠重峦叠障,苍松翠柏,寺院清净,宛然一方净土。为了继承学习禅宗文化,我佛学院多次

唐博论坛:千佛临凡万祖下界

千佛临凡 万祖下界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4bd81010112tn.html上末后时年,万祖下界,千佛临凡,普天星斗,阿汉群真,满天菩萨,难脱此劫,乃是未来佛,下方传道,天上天下诸佛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是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三

万祖下界,千佛临凡,赶快觉悟吧 千佛临凡

上末后时年,万祖下界,千佛临凡,普天星斗,阿汉群真,满天菩萨,难脱此劫,乃是未来佛,下方传道,天上天下诸佛诸祖,不遇金线(正法正道)之路,难脱此劫,削了果位,末后勒封八十一劫。所以,现在虽是未劫,但也是万祖下界的年代,你我都当有此愿力。至于说弥勒转

声明:《安岳千佛寨 安岳石刻千佛寨导游词3篇》为网友酒漸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