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资料

高一化学的学习任务十分紧张,面对即将到来的必修二阶段测试,整理好的复习资料是学生得高分的重要前提。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资料,详细清晰的材料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考试。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资料(一)

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4.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5.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6.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11Na12Mg13Al14Si15P16S17Cl18Ar

(1)电子排布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1+2+3+4

(4)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冷水

7.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离子键共价键

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

成键元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

8.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9.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10.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

(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

(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1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以无机物或有机物的形式溶解或悬浮在海水中。

总矿物储量约5亿亿吨,有“液体矿山”之称。堆积在陆地上可使地面平均上升153米。

如:金元素的总储量约为5×107吨,而浓度仅为4×10-6g/吨。

另有金属结核约3万亿吨,海底石油1350亿吨,天然气140万亿米3。

12、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 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 ③离子交换法; ④反渗透法等。

(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13、常见金属的冶炼:

①加热分解法:

②加热还原法:

③电解法:

14、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

15、化学研究和应用的目标: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开发利用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同时创造新物质(主要是高分子)使人类的生活更方便、舒适。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绿色化学”理念:创建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又称“环境无害化学”)

目的: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发展的需求!

16、常见金属的冶炼:

①加热分解法:

②加热还原法:

③电解法:

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7、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以无机物或有机物的形式溶解或悬浮在海水中。

总矿物储量约5亿亿吨,有“液体矿山”之称。堆积在陆地上可使地面平均上升153米。

如:金元素的总储量约为5×107吨,而浓度仅为4×10-6g/吨。

另有金属结核约3万亿吨,海底石油1350亿吨,天然气140万亿米3。

18、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 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 ③离子交换法; ④反渗透法等。

(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19、糖类、油脂、蛋白质主要含有 元素,分子的组成比较复杂。

20、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互称为 ,由于结构决定性质,因此它们具有 性质。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资料(二)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利用历史性质

一次能源

常规能源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资料

不可再生资源核能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4、原子组成

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5、原子表示方法: 其中A为质量数,Z为质子数,N为中子数,A=Z+N。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多少,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

6、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6O和18O,12C和14C,35Cl和37Cl。

7、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原子: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8、化学键: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 极性键

化学键 离子键 非极性键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

非极性键: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A—A型,如:H2,Cl2,O2,N2中存在非极性键。

极性键: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A—B型,如:NH3,HCl,H2O,CO2中存在极性键。

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活泼的金属(ⅠA、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形成,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离子键。

注:有NH4+的化合物一定形成了离子键;AlCl3中没有离子键,是典型的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仅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HCl,H2SO4,CO2,H2O等。

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Mg(NO3)2,KBr,NaOH,NH4Cl。

9、元素周期表结构:

10、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

11、元素周期律:

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在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金属性最强的是Fr (自然界中是Cs,因为Fr是放射性元素)。

③判断金属性强弱的四条依据:

a.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释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剧烈则越容易释放出H2,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c.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Fe+CuSO4=FeSO4+Cu。

d.原电池的正负极,活泼性:负极﹥正极。

④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三条依据:

a.与H2结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结合则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c.非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Cl2+H2S=2HCl+S↓。

12、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ν=△C/△t。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浓度增大,速率增大;温度:温度升高,速率增大;压强: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增大,速率增大;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他: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的性质等。

13、原电池

负极(Zn):Zn-2e-=Zn2+

正极(Cu):2H++2e-=H2↑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a.有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者其中一个为碳棒)做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

b.有电解质溶液。

c.形成闭合回路。

d.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14、有机物

a.概念: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碳酸盐、碳化物等无机物外。

b.结构特点:①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一定形成四个共价键。

②碳原子可以和碳原子结合形成碳链,还可以和其他原子结合。

③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三键。

④碳碳可以形成链状,也可以形成环状。

c.一般性质:①绝大部分有机物都可以燃烧(除了CCl4不燃烧,还可以用来灭火)。

②绝大部分有机物都不溶于水(乙醇、乙酸、葡萄糖等可以)。

15、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

16、烷烃:

a.定义:碳碳之间以单键结合,其余的价键全部与氢结合所形成的链状烃称为烷烃。因为碳的所有价键都已经充分利用,所以又称为饱和烃。

b.通式:CnH2n+2,如甲烷(CH4),乙烷(C2H6),丁烷(C4H10)。

c.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状态由气态(1—4)变为液态(5—16)再变为固态(17及以上)。

d.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能够燃烧:CnH2n+2+ O2 nCO2+(n+1)H2O,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e.命名(习惯命名法):碳原子在10个以内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4)同分异构现象: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物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如C4H10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3(正丁烷),CH3CHCH3(异丁烷)。

17、乙醇

a.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和水以任意比互溶,良好的溶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C2H6O,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羟基,-OH。

c.化学性质:①与活泼金属(Na)反应:2CH3CH2OH +2Na→2CH3CH2ONa+H2↑。

②氧化反应: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催化氧化:2CH3CH2OH+O2 2CH3CHO+2H2O。

③酯化反应: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d.乙醇的用途:燃料,医用消毒(体积分数75%),有机溶剂,造酒。

18、乙酸

a.物理性质: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纯净的乙酸称为冰醋酸。

B.分子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

c.化学性质:①酸性:具备酸的通性,比碳酸酸性强。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CH3COOH +NaOH=CH3COONa+H2O。

②酯化反应:用饱和Na2CO3溶液来吸收。

d.乙酸的用途:食醋的成分(3%—5%)。

19、酯

a.物理性质: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低级酯具有特殊的香味。

b.化学性质:水解反应:①酸性条件下水解: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②碱性条件下水解: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20、煤: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可通过干馏、气化和液化进行综合利用。

蒸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20℃以上)的差异将物质进行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纯净物。

分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5℃以内)的差异将物质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混合物。

干馏:隔绝空气条件下对物质进行强热使其发生分解,化学变化。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资料(三)

1. 原子结构:如: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 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AB, A2B,AB2, NaOH,Na2O2,NH4Cl,O22-,NH4+)

4.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6.原电池的设计:(难点)

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

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7.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A.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

B. 金属腐蚀的防护:

a. 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

b.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 电化学保护法:

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

8.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A. 干电池(锌锰电池)

a. 负极:Zn -2e - = Zn 2+

b. 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

B. 充电电池

a. 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

放电时电极反应:

负极:Pb + SO42--2e-=PbSO4

正极:PbO2 + 4H+ + SO42- + 2e-= PbSO4 + 2H2O

b. 氢氧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总反应:2H2 + O2=2H2O

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负极:2H2 + 4OH- - 4e- → 4H2O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9.化学反应速率

A.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B. 计算(重点)

a. 简单计算

b. 已知物质的量n的变化或者质量m的变化,转化成物质的量浓度c的变化后再求反应速率v

c.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

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应方程。

d. 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

关键:找同一参照物,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10.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

A.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

B. 外因:

a.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加快反应速率

c.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e. 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f. 光、反应物的状态、溶剂等

11.化学反应的限度

A. 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B. 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条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

a.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b. 化学平衡的曲线:

c.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

d. 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3)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不再发生变化;

(4)条件变,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的特点:逆、等、动、定、变、同。

12.天然气:主要成份是CH4,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加热分解制炭黑和H2)。

13.石油:多种碳氢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可通过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进行综合利用。

分馏的目的:得到碳原子数目不同的各种油,如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裂化的目的:对重油进行裂化得到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等),产物一定是一个烷烃分子加一个烯烃分子。

裂解的目的: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三烯”(乙烯、丙烯、1,3-丁二烯)。

催化重整的目的:得到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14.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离子)

检验方法及现象

Cl-

先用硝酸酸化,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

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CO32-

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溶于硝酸(或盐酸),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Al3+

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消失。

Fe3+

加入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

NH4+

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

Na+

焰色反应呈黄色。

K+

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I2

遇淀粉溶液可使淀粉溶液变蓝。

蛋白质

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15.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

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

E. 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c.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F.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

a. 负极反应:X-ne=Xn-

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16.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

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重点)

A. 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5.原电池(重点)

A. 概念:

B. 工作原理:

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C.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

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

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b. 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

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

17.常见的放热反应:

A. 所有燃烧反应; B. 中和反应; C. 大多数化合反应; 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E. 物质的缓慢氧化

18.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19.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20.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03661/476445391.html

更多阅读

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燃料电池。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化学必修二测试题:

声明:《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资料》为网友花争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