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茶道,是在纯真自然、朴素谦和的民族特性的土壤上开出的美丽花朵,它同中国的书法、绘画一样,追求精神的升华。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思想的核心,一起来看看。
茶道思想的核心
“和”是道、儒、佛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茶道所迫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太和”。“保合太和”的意思是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太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正道。以哲学范畴的“和”为基础,儒、佛、道三家对茶道中的和,各有自已的理解与诠释。
儒家从“太和”的哲学理念中推衍出“中庸之道”的思想。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的全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时表现为“春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在饮茶的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朴实古雅去浮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一个“和”字是茶事活动的宗旨,“此所谓赏天地自然之和气,移山川石木炉边,五行具备也,没有天地之流,品风味于口,可谓大矣,以天地之和气为乐,乃茶道之道也”(泽庵《茶亭之记》)。
道家从“和”这一哲学范畴引申出“天人合一”、“知和日常”等理念,认为天地万物都包含阴阳两个因素,生是阴阳之和,道是阴阳之变。还认为人与自然界万物同是阴阳两气相和而生,人与自然万物本为一体,应具有亲和之感。知道了“和”的内涵,就是知道“道”的根本。在处世方面道家提倡“和其光,同其尘”(《老子》第四章),即认为好坏均可相安相处,为人不露锋芒,处世与世无争。在茶道中,道家对和的理解表现于特别注重亲和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以及“致清导和”的养生理念。
佛家提倡人们修习“中道妙理”。(杂阿含经•卷九)中引用佛陀的话说:“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着,莫放逸。”这是中和的哲学理念。在《无量经》中佛陀说:“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内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这是和诚处世的伦理。在茶道中,佛教的“和”最突出的表现是“茶禅一味”,这实际上是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原本土文化的“和会”。
日本茶道的中心
不过,对亚洲的人生样貌来说,道家的主要贡献是在美学领域。中国的历史学家总是称道家为“处世之术”,因为它所关注的是当下——也就是我们自身。是在自身之中,才融合了“神圣”与“自然”,才隔开了过去与未来。
有别于儒家与佛家,道家对于尘世的一切,会如其所是地接受,在其中的忧烦苦痛中,试图找出美之所在。宋代流传一则有关于三位尝醋者的寓言,巧妙地表现出三家之言的特色为何:话说,释迦牟尼、孔子,与老子,同立于醋缸——象征着人生——之前,三人各自用手指沾尝一口。实事求是的孔子说醋是酸的,佛陀则谓其苦,老子却称其甜。
道家主张,若是人人都能够保持物我的和谐,生命定能更加喜乐。此世的人生大戏若要搬演成功,秘诀就在于如何维持万物之间应有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一任他人自在的同时,亦能不失自己的立场。想要扮演好个人的角色,必得对整出戏码有着通盘的了解才行;在考虑自我的同时,切勿失却了整体的关怀。
现在,若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禅宗,当可发现它是多么强调道家的教诲。换言之,致力于禅定,能帮助我们证入自我无上的智慧。禅宗思想常常与正统佛门戒律产生冲突,这点甚至就像道家会与儒家有所扞格。
对于禅宗的超凡洞见而言,文字只不过是对思考的拖累;佛家经典再怎么权威,终究是一篇篇作者个人想法的记录而已。禅门子弟追求的,是与事物内在的本质,做最直接的融合;是故外在的点点滴滴,对确切感知真理来说,只会是种妨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