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年代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年代的散文:年代的符号
年代的符号 “符号”,是人们生活征途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了标点符号、数字符号、箭头符号、音乐符号、表情符号,特殊昵称符号、个性符号、普通符号,你会便一事无成。 离开了标点符号,你就会“没头没脑”,分不清轻重缓急,分不清主次而盲目从事… 离开了数字符号,你就会“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在商品交易中“糊里糊涂”“心中无数”…… 离开了箭头符号,你在行走中,分不清左右会迷失方向,延误时间…… 总而言之,符号,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科学发展的时代,更为重要。 一个人,也许生活是一个感叹号,又或者是个逗号,也许是个无奈的省略号,总有一种符号,可以代表一个人,一种生活,一种态度。 我认为,生活中符号,感叹号,逗号,省略号缺一不可,一个人的生活中,不能用一个符号来代表。要做一个成功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有趣的人。都要学会品尝各种符号的味道,要经受各个符号的的考验。
如:拿自己的成长来说,做儿子的时候,用逗号来表达做儿子的时间,一年一年地长大,当你长大了,成家立业后有了儿子,只能表示你做爸爸了,并非表达你做儿子结束,因为你爸爸妈妈还健在,在爸爸妈妈面前,你还是一个儿子,还得用逗号来代表你是儿子,不能用句号来代表,你还得用逗号来代表你是爸爸妈妈的儿子。 因此,要置换思考爸爸妈妈与儿子的关系,才能处理好家庭内部之间的关系,不会出现“讨了老婆忘了娘”。 所以说在生活符号上,是交换交替进行的,没有挑三拣四的余地,只能随着时间的进程,时代的变迁,迎着历史潮流人文符号,来燃烧生活的激情,过好每一天生活。 我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 50年代,那时的激情符号分得了田地,爸爸告诉我,有自己的田地,有饭吃了,那时的贫下中农,干什么都用不完的劲,“天大旱,人大干”,当时全国人口不足5亿,在人口发展上,也来了个“大干快上”呢,还提出了“三年超英,五年赶美”,“苏联的今天,我们的明天”的口号,在这种情的激情、理想下,全国人民以无私的行动,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勒紧裤带大,建造土高炉大办钢铁……。 60年代,伟大城楼一挥手,全国一片云水怒,早晚都把语录背,斗私批修促生产,生个孩子叫卫军,我学刺绣表忠心。 70年代在“人多力量大”激励符号下,创造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长达十的人口生育高峰。
80年代,又一伟人手一挥,“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激情符号下,“万元户”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 90年代,在十亿人民九亿商,道出了时代激情符号下,物资热股票热房地产热,一热遍全中国。…… 21世纪,中央提出科学发展,激情符号激励科技大发展,宇宙飞船多次上了天。…… 符号是一种表达,符号是一种象征,符号是一种享受,符号是一种长而宽松的外套,一个符号,某种符号并非表达不你生活的全部。 在新时代,用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思维能力,去创造出更多、更新、更好、富有现实、富有成效激情符号,去激励自己,应用于实践,应用于我们的生活!
有关年代的散文:村子里艰苦的年代
在祖国大地轰轰烈烈搞集体化、农村合作社、大炼钢铁的时候,我们这个村并没有因为偏远而不追随着祖国的节凑,因为我们也是中国的一分子,没有祖国的强大,也没有我们村的安宁。我们村在仅有的几个有威信的人的带领下,也开始修水库、修水渠、盖学校、搞大锅饭、集体化,村里的人在这种新风气的影响下,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村西头住的是村第五生产小组的组长,我称呼为老虎伯,长的胖胖的,手里经常篡个旱烟袋,在他正当年的那个年代,全村粮食缺收,生产队的壮劳力都派去修水渠,炼钢铁去了。地里边当然荒废,家里没有粮食。他最小儿子,刚生下来没几天,由于大人的饥饿,小婴儿自然没有奶水可吃,瘦的只剩皮包骨头了。因为家里实在没什么可以吃的东西了,老虎娘看着孩子可怜,就用布把婴儿裹了起来,偷偷的放在了离家不太远的窑洞口。在这个时间段由于全村粮食的匮乏,已经有八九个孩子因营养不良或者其他原因死去了。记得小时候上地里去割草还能经常看到白的瘆人的小孩头骨。
当晚,老虎伯在忙完生产队的劳动后,路过窑洞的时候听到了孩子犹如蛐蛐般叫唤的声音。哎呦,一个孩子,原来是自家的,赶紧抱了回去,不紧不慢的对老虎婶说:“好懒是个性命,不能就这样糟践了。我出去看看谁家有吃的,借点回来,看看能不能活过来。”“我以为都不中了,嘴唇都紫了,瘦的皮包骨头,那还能活成。”老虎婶也有气无力的安慰自己。
半夜老虎伯立即找到了学富爷家,学富爷家原来是富裕人家,那时的富裕人家也就是有点地有点粮食,但经过文革的洗礼,也就和普通人家相去无几,甚至还有点可怜。学富爷说:“我知道,隔壁村那个生产队对有块菜地,估计还有点胡萝卜,你去找人家要几根,煮熟了,碾成糊糊,试试看能不能挽回个小性命。”后来老虎伯家的这个孩子就取了名字叫根,因为是胡萝卜根救了他的小命。
学富奶奶三十几岁,从村里人嘴里可以知道,个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皮肤又好,是村里公认的美人。现在美人也不行了,由于长期的缺吃少喝,也得了浮肿,走路都走不动,有几次到了吃饭时间,她家的大儿子,把自家的饭从村大队食堂,端回家的路上,一口气吃完了,学富奶奶就这样饿死了。当然,这是村里的传言,说学富奶奶把他儿子惯坏了,儿子把娘给饿死了。哪怕有稍微多一点吃的或者可以填肚皮的东西,儿子怎么会把娘饿死了呢。
有一年,在村西头的大磨盘上,村生产队在用石碾滚红薯片儿,几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像一群苍蝇一样围拢过去,毫不掩饰的身手去拿可以充饥的食物,那可是花季一样的年纪啊,谁在这个年纪不爱美,不害羞。可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又能怎么办啊,美是不是在没有饥饿感的情况下,才能展现呢。后来有几个姑娘,就是人家送来几代粮食,就直接出嫁了,父母也许认为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忍饥挨饿了吧,至于感情还是先让位与胃吧。
这是我们村在那个年代人们说的最多的事,我们无从体会哪种感觉,但人在饥饿面前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忠实和渴望,也显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这样的时代我们村的人跟隔壁几个村子的人一样,就这样熬了下去。也许其他村的故事和我们村的也有几分相像吧。我可爱的父老乡亲们,你们修了水坝、修了水渠、开了荒地,而食不裹腹?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村里的粮食一大部分都交了上去,村里有些人家已经开始吃树皮和草了。让这样的时代永远的死去吧。让我们村的人们尽快好起来吧,让大地敞开胸怀,哺育万物,让生命在欢乐中歌唱吧。
有关年代的散文: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首歌风靡全国,歌名叫《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其中有这样的内容:“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是的,当时我们都是富有朝气的青年,对未来充满憧憬。更为可喜的是,我和我的堂兄弟们先后金榜题名,在十里八乡也算是小有名气。
1984年,我考入江西某中专学校,1985年,我三叔的大儿子,我的堂弟考入江西中医学院,1986年,我四叔的儿子,我的另一个堂弟又考入江西医学院,1987年,我三叔的小儿子李乐旺又考入江西警察学校。我们四个人都在南昌读书。虽然在李乐旺在南昌读书时我已经毕业离校,可是,我和其他两个堂弟在南昌同城求学的生活,还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
在农村,我们堂兄弟之间因为是长期的校友,感情就不错,到了离家好几百里地的省城,我们的感情似乎一下贴近了很多,变得更加亲密。那时虽然没有手机电脑这些现代化东西,可是我们兄弟之间的联络也十分频繁:每到周末,我们兄弟三人轮流坐庄,谁是东道主谁开支午饭。我们周周见面,或探讨人生问题,或谈论爱情,真可谓其乐融融。虽然两个堂弟读的是本科,牌子比我的硬,由于我最先到的南昌,又是大哥,两个堂弟对我还是比较看重的,隔三差五的买些啤酒之类的给我这当大哥的喝,因为这两个堂弟家的日子都比较殷实。我则常常以大哥的身份教育他们钱要省着花,记得我当时说的一句话是:“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后来,他们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渐渐改变了。我们常常带着一副挺大的象棋,在某个公园一呆就是大半天。三个人轮番上阵,车马炮浓烟滚滚,既得到了莫大的娱乐,又不花半个钱,上对得起社会学校,下对得起父母,根本不像现在有些大学生一样,只知道向家里伸手要钱,没日没夜地上网吧。那个年代,在校谈恋爱的大学生寥若晨星,就是个别胆大的敢于越过雷池,其后果不是被警告就是直接开除。那是个学风很正很浓的时代,虽然没有人逼着你求知,可是,时代的大潮从四人帮横行的年代走过来,全国形成了一种发奋图强的向上氛围。
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们从青年步入中年,为国家和社会做过或正在做着贡献。回首往事,我们仍然心潮澎湃,想起《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里的歌词:“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是的,我们的祖国现在的确变得天新地新了,以前没有的现在都有了,从手机电脑,到动车高铁,从数码相机到可视电话,从别墅私宅到私家轿车,哪一样不是我们那个时代所未曾有过的事物。
祖国在前进,我们几兄弟的下一代是直接的受益者。
我为我们的过去而骄傲,同时,我更为生活在新时代的下一代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