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

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书名之所以称之为别裁,以他自己的解释是:“ 也正为这次的所有讲解,都自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只是个人一得所见,不入学术预流,未足以论下学上达之事也”。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论语别裁》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篇一

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一书读完第一遍,只道是《论语》之境深似浩瀚之海,并非真的一看就能懂。厚重的两本书在手,虽知厚重,但觉南怀瑾先生的解读颇有意思,深深地吸引我一直读了下去。我想,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最多是走马观花之感,有必要的时候需要再随时读读,想想,再读读,即使这样,也才能对《论语》之深意略懂一二罢了。

读完先生的讲述之作,明白了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现就对其中一些内容,结合生活所闻所感表达一些自己的浅薄之见。

在《学而第一》的章节里,《论语》第一篇《学而》的开始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结尾处恰恰是头尾相顾。最后一句说“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是《学而》这一篇的精神主旨,意思是说一个人不怕别人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就归结了“人不知而不愠”这一句。人都是凡夫俗子,既然是食人间烟火者皆有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自己是对的。人在第一次说错话或者做错事,可能会脸红,但下一次或者下下次,久而久之便不觉得脸红。不仅不再脸红,并且还会在说错话之后,心里涌起无数条支撑自己错误的理由“伞”,认为打着这把“伞”就没有下雨了。不仅认为自己全对,并且事后想想,还是觉得自己是对的,甚至越想越对。人就是这样,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只是对的,别人没道理,还要责怪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就不去考虑。生活中,亲人、同事、好友之间,是不是这样的事情很多呢?特别是对于越是亲近的人,为什么就越不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基于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为人处世之际,应该更多的给予对方理解,在有矛盾的时候,要首先学会反省自己的不是。

读到《雍也第六》部分内容时,提到了一个教育上的大问题。孔子认为,把学问做好,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原文是“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经典很多人都已经是耳详能熟,从字面理解的意思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观点虽然没错,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这个意思可以理解为“想得到,做不来”,有许多事情我们能够想到,但做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回事了。也就是说,学问、道理虽然懂得,当需要身体力行时,许多人却做不到。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结合第一篇《学而》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就是“好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它虽然很喜欢,但并不认为是生活中的一件乐趣。比如,女子为了保持身材健康又美丽要去健身、做瑜伽,男子为了更为健康的体魄要去跑步、打太极拳,但是这些事绝对没有享受美食和打麻将那么受人欢迎。美食让人整个身心感官愉悦,打麻将坐在那里玩也令人特别放松开心,这些事虽知坏处不少,但也乐在其中不能自拔。然而,对于瑜伽、跑步或者打太极拳,知道对身体有益,是“知之者”,天天坚持做,是“好之者”,可是坚持不到几次便觉很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算是“乐之者”了。所以,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当然是指近似正途发展的事,要能做到“乐知者”的境界,那可真是太不简单了。

把这样的观点引到教育上来,这就是师道的原则。教育孩子,要以兴趣培养为引导手段,所谓循循善诱之法,让兴趣成为其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达到“乐之者”的境界,才能更好地进行培育教导。在这里,我认为不仅对人如此,对自己的修养与学问也应如此才是。要想真正把一件事做好,既要想得到,更要做得来,进而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乐之者”。

孔子的又一句话也让我感悟颇深。原文是:“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里是说人的智慧不能齐平,暂且以上、中、下三等来进行分。中人以上的资质,可以告诉他高深的理论;中人以下的资质,在教育教导方面,暂且不要对他们作过高的要求。这里让我想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快和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在教育教导方法的上是可以分层次进行培育的。有些学生理解能力慢一些,但只要有不同于“中人”以上的教育方法,适当对他们暂时降低要求,多耗费一些心思,只要他们肯努力,最后的成就是和中人以上的会是一样。中国有句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大致也能说明这个道理。

书中还有很多对世人警醒、教育的内容,如孔子提出的教育宗旨“子以四教:文、行、中、信”,这四个字囊括了诸多教育相关的内涵,不能浅显的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文包括文学,乃至一切学问的完成。行,狭义的是行为、品德;广义的是事业的成果。忠、信是内心的修养,是人格的造就。从这四字内涵看当今教育问题,想到现在的教育模式和社会之风气,想到学生受教育后除了考试,究竟还学会了什么?教育的最终目标又是什么?如果一个人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没有把品德修好,实在是教育的悲哀。

最后,我想对《雍也第六》章节中一句内容发表浅显之见,原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几句话,我们当中许多人早就读过,但是偶然看到有人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有歧义:“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如果这样解释下去,南怀瑾套用庄子的口吻可以举例反问道:“仁者乐山”,那么老虎、狮子都是仁慈的吗?“知者乐水”,那么泥鳅、乌龟都是聪明的吗?显然,这种理解是行不通的。这几句正确的解释是“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流动活泼的。这是动性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有山一般宽阔的胸怀和气势。这是静性的。知者是快乐的,人生观与兴趣是多方面的;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些。诚然,这也是人生之大智慧。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在此,借孔子之言来鞭策自己,读好书,做好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日不读书,更待何时?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篇二

“得半部《论语》者,得天下”。这句话我也忘了是从哪里听到的。以前,我粗略地看完一本唐宋后注译的《论语》,觉得这句话太过夸张。不过,自我看了《论语别裁》后,我对《论语》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认识,有了新的见解。

我看《论语别裁》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不过,当我接触了《论语别裁》后我对“做学问”,“作人”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由于我每天只有一小时,所以现在我并未完全看完《论语别裁》上册,更别说整部《论语别裁》了。我只是阅读了《学而篇》,粗略地翻阅了《为政篇》和《公治长》。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对《学而篇》的读后感。

首先,读了《论语别裁》给了我新的认识。现在读《论语别裁》,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难懂,而是有种与南怀瑾先生面对面交谈一样。原来读《论语》这类四书五经的书也能这样有趣。同样,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认为的古人读书都得“寒窗苦读”的见地。

然后,是我对“三家店”的认识。南怀瑾老先生生动形象地比喻,让我明白了原来“五四运动”时,那些自称“知识分子”的人竟这样理解孔子的话。

还有就是南怀瑾写这本书是用心在写。他把自己原本的认识与现在的理解,毫无保留地都说出来了。

这是我在读“学而有何乐”时理解的。首先,南老先生是通过字面来解释。说“悦”应改为“苦”。朋友来家是“包袱”,虽然很真实,,但我当时就认为这些认识仿佛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不想读书的学生在钻“牛角尖”。

不过,当我接着看下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男老先生把这一切都分开做了解释,而且真正懂是看了“谁来懂得你”这一小节。南老先生在这一篇中对孔子的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所有自己的解释都总结在了一起。尤其是这篇中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真是恰到好处。不但说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还告诉了读者,做人做学问成功的途径。

还有,我觉得写得很妙的是南怀瑾说,现在的人读《论语》不能依靠朱熹的注解。

刚开始,我认为这只是南怀瑾的片面之解,不过在询问父亲后,才明白这是告诉读者,看《论语》要自己反复品读原文,而不是单单看注释。至于不懂,接着看下去,下文自然有解释。这也是南怀瑾不支持将《论语》分类的原因吧,因为原文都是连贯在一起的。

还有就是“没有朋友的上帝”中说到的“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这句话很对,大概“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也是这个意思吧!

总之,《论语别裁》是本好书,它有助于你理解《论语》和孔子的为人之道。我现在还未完全看完,等我看完后再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吧!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篇三

空山利用一个多月的生意间隙,断断续续看完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 。《论语》原著是二十篇,而且每一个章节都很短,《论语别裁》有三百四十一章,比较长,空山在网上看的,但不知道书有多厚。由于年底生意较忙,杂事很多,空山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但感觉收获颇多。

特别是南先生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解读的《论语》博大精深,生动有趣。有深度有广度,而且通俗易懂。章节之前还另加形象别致的小标题,引人入胜。南先生一生经历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共和国政府,历经各种政治环境,三代(夏商周)以来的文化兴衰以及前因后果,在他心中脉络清晰。看他的《论语别裁》可以让我们初步了解传统的文化,让我们分清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以及他忧心于整个文化的衰败。

书名之所以称之为别裁,以他自己的解释是:“ 也正为这次的所有讲解,都自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只是个人一得所见,不入学术预流,未足以论下学上达之事也。”另外南先生也格外的谦虚,如:“今古学术知见,大概都是时代刺激的反映,社会病态的悲鸣。谁能振衰补敝,改变历史时代而使其安和康乐?端赖实际从事工作者的努力。我辈书生知见,游戏文章,实在无补时艰,且当解闷消愁的戏论视之可也。”

《论语》虽然是记录孔夫子、学生以及再传弟子的言论,看似零星散乱,但南先生在整篇《论语别裁》之中一再强调,《论语》二十篇是一整篇文章,章节之间互有联系,并不是死板生硬的教条。

另外南先生对学问的理解也大不一样,认为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做学问也是完成作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01561/36747747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读书笔记-《刘太医谈养生》一 刘太医谈养生

原文地址:读书笔记-《刘太医谈养生》一作者:黑不白病人是相信医生的;但是如果庸医杀人,那么病人就会人财两空。世界上没有一个病人,认为自己使用的治疗方法是错误的。但是为什么有些时候,事与愿违呢?比如,高血压的病人,认为吃降压药是胜劵在

读书笔记——《海底捞,你学不会》 海底捞你学不会 pdf

读书笔记——《海底捞,你学不会》一、海底捞西安二分店的清洁工张邵群是如何未这个家用心工作的,她说:把几个用烂的拖把绑到一起变成一个大拖把,比新的拖把好用,擦地又快又干净。每天晚上把拖把洗干净拧干后,要倒靠着墙边放,这样拖把会

读书笔记《当下的力量》2008.8)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当下的力量》是2008年初看到的,惊为天书,看完后四处推荐了一阵,还买了几本送给朋友看,直到今天,每次翻开都会有收获。把读书笔记(内容摘抄)拿出来分享。这些都是当时自己感觉很有收获的片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完整的书,相信每个人会有不同

海边的卡夫卡读书笔记 《海边的卡夫卡》读书笔记3000字

《海边的卡夫卡》读书笔记3000字因为学日语的缘故吧,上次生日时朋友送我一本书,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著的《海边的卡夫卡》(林少华译)。说实话,因为我打小都只是喜欢看一些故事类的小书籍,比如《读者》,《青少年文摘》,《视野》等的,不怎么喜

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毛泽东著作》读书笔记1500字

《毛泽东著作》读书笔记1500字上学时便学过毛泽东的很多文章,如《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等,对毛泽东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习了“毛泽东

声明:《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为网友忽而令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