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定会倍懂珍惜,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
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1:一个矿泉水瓶盖有几个齿?
虽然我们经常喝矿泉水,但你不会在意,刚刚拧开的那瓶矿泉水,瓶盖上会有几个齿。如果我拿这个问题考你,你一定会嗤之以鼻,因为这个问题太无厘头了。
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人物访谈,嘉宾是宗庆后。知道宗庆后的人不多,但几乎没有人没有喝过他的产品——娃哈哈。这个42岁才开始创业的杭州人,曾经做过15年的农场农民,栽过秧,晒过盐,采过茶,烧过砖,蹬着三轮车卖过冰棒……在短短20年时间里,他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将一个连他在内只有三名员工的校办企业,打造成了中国饮料业的巨无霸。
关于他的创业、关于娃哈哈团队、关于民族品牌铸造……在问了若干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后,主持人忽然从身后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矿泉水,考了宗庆后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瓶娃哈哈矿泉水的瓶口,有几圈螺纹?”
四圈。宗庆后想都没想,回答道。主持人数了数,果然是四圈。
第二个问题,“矿泉水的瓶身,有几道螺纹?”
八道。宗庆后还是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出。主持人数了数,只有六道啊。宗庆后笑着告诉她,上面还有两道。
两个问题都没有难倒宗庆后,主持人不甘心。她拧开矿泉水瓶,看着手中的瓶盖,沉吟了片刻,提了第三个问题,“你能告诉我们,这个瓶盖上有几个齿吗?”
观众都诧异地看着主持人,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很多人赶到电视录制现场,就是为了一睹传奇人物的风采,有的人还准备了很多问题,向宗庆后现场讨教呢。可是,主持人竟将宝贵的时间,拿来问这样一个无聊问题。
宗庆后微笑地看着主持人,说,“你观察得很仔细,问题很刁钻。我告诉你,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盖上,一般有18个齿。”
主持人不相信地瞪大了眼睛,“这个你也知道?我来数数。”主持人数了一遍,真是18个。又数了一遍,还是18个。主持人站起来,做最后的节目总结,“关于财富的神话,总是让人充满好奇。一个拥有170多亿元身家的企业家,管理着几十家公司和两万多人的团队,开发生产了几十个品种的饮料产品,每日需要决断处理的事务何其繁杂?可是,他连他的矿泉水瓶盖上有几个齿,都了如指掌。也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人们恍然大悟,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如果将你正在从事的事业比喻成一瓶矿泉水的话,你知道你的瓶盖上,有多少个齿吗?宗庆后知道,你也应该知道,如果你也想成功的话。
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2:索罗斯的成功故事
1930年,乔治•索罗斯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律师,性格坚毅,处事精明,他对索罗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从小就教育索罗斯,用一种平和的态度对待财富,而索罗斯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实践了父亲的教诲,将亿万家财都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童年时代的索罗斯在各方面都表现突出,是各种活动的常胜将军。父母的宠爱,家境的优越,自身的出色,使他成为天之骄子,让人羡慕。但这种生活没过多久就被打破了。
1944年,随着纳粹对布达佩斯的侵略,索罗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结束了,全家开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段充满危险和痛苦的岁月,靠着父亲的精明和坚强,凭借假身份证和好心人提供的庇护,他们一家终于躲过了那场劫难。
面对纳粹的威胁,父亲对年幼的索罗斯说:乔治,这是一次非法的战争,因此常规的做法不能使用。你必须忘记你在正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不正常的情形。而父亲在战时所表现出来的生存品质,对索罗斯产生了终生的影响。
后来索罗斯说,1944年是他生活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从生死危难中学会了生存的技巧,这其中的两条经验对他此后的投机生涯很有帮助,第一是不要害怕冒险,第二是冒险时不要押上全部家当。
1947年,17岁的索罗斯离开匈牙利,来到了英国,渴望寻找新生活。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击重创。
当然,索罗斯在伦敦的日子并非一片黑暗,在伦敦经济学院求学的时候。他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导师,卡尔•波普。
索罗斯由此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同时也是他毕生的市场和社会观点“反身性”,他认为,在人文科学领域,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总会存在偏差,而这一偏差,会产生反作用,对事物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影响。在市场上,偏差表现为投资者的误判,而误判越大,赚钱的机会就越多。索罗斯对“反身性”理论颇为看重,他也将哲学家当做自己人生的目标。然而,他很快发现,哲学没法当饭吃。
为了赚钱养活自己,他去做任何能找到的工作,首先是在英格兰的海边销售手提袋。他开始逐渐放弃以前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寻觅一个能够提供高工资的工作。为了进入伦敦投资银行的门槛,他给市里所有的投资银行各写了一封求职信,终于,机会降临了,他成为了其中一家投行的培训生。而索罗斯的金融生涯也就此揭开了序幕。
三年后,怀揣着赚来的5000美金,索罗斯离开伦敦,来到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纽约闯荡。
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3: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