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是一个重要的中医概念,具有因果二重性:既是某些外寒或内寒作用的病理结果,又是某些妇科病证的成因。下面是爱华网小编整理的什么是宫寒,欢迎阅读。
什么是宫寒宫寒顾名思义是“子宫寒冷”的简称。在中医学的文献记载和正式的教科书及相关的中医妇科专著中并无此词条。但是“宫寒”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热词,也通常会被广泛地运用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多数不孕妇女都从不同的途径对这个词有深切的感受和认识。因此,有必要梳理一下这个词汇的含义。“宫”可指西医学的“子宫”,也可指中医学的“胞宫”,后者更多的含义是泛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功能。因此,这里的“宫”理解为“胞宫”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宫寒的含义和所指的疾病。“寒”在中医中首先是一个常见的致病原因,即贪凉涉水、受大自然寒邪侵袭、贪食寒凉食物等都可招致外来之“寒”侵入人体,停滞在人体的经脉、脏腑中,当然也包括胞宫,这种寒多为“实寒”。另一方面,“寒”在中医中还指病理产物之寒积聚在人体经脉脏腑中,这种病理产物的寒可由人体脾肾阳虚,无法正常运化水湿而使寒凉之气停滞在人体经脉脏腑中,这种寒多为“虚寒”。所以,广义的“宫寒”,即由于外来之寒邪或者是人体脾肾阳虚所生之内寒停滞在女性胞宫,使胞宫的功能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
宫寒病因该词为中医学约定俗成所独有,故其发病也是传统中医的发病学说可予以解释。一般而言可因早产、流产等原因而使女性先天脾肾阳虚,脾肾阳虚不能很好地运化体内的水湿之气,故而内寒积聚;也可因后天原因如贪凉涉水、长期居处寒凉之处、经期吹空调,贪食寒凉食品或直接在寒冬腊月遭受寒邪侵袭等,外来寒邪凝聚胞宫而发病。因胞宫泛指女性内生殖器,故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妇科疾病发生,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错后、月经量少、闭经、痛经、阴道炎、流产、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不孕等。
宫寒临床表现因不同发病原因和不同的发病阶段,宫寒可在女性的经、孕、乳、杂病等各方面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表现为月经期疾病的有:月经量少错后、闭经、经期浮肿、经期腹泻、痛经;表现为孕期疾病可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宫外孕等;表现为哺乳期疾病可有:恶露淋漓不尽、产后腹痛等;表现在妇科杂病可有: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炎、不孕等等。中医判断寒气的其他全身表现还可有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怕冷、手足发凉、腰酸腰凉、性欲淡漠、大便稀溏,舌质黯淡,苔白,脉沉濡等。
宫寒检查可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进行检查确定。望: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