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不知为何心烦,还好这几日的连绵细雨扑灭了烦闷之火。朋友之中总有许多人说厌烦这种天气,最讨厌雨了。我不禁心中一笑,夏日闷热,几人能够承受,老天若不暴雨恩赐,天地莫不如火盆一般。不过笑归笑,也只是心中一笑,毕竟人各有志,志各不同,志同道合之人一生又能碰见几个?
我是喜欢雨的,莫名其妙的喜欢,从妈妈那打听到的,我生在一个雨夜。问其缘故,或许便因如此吧。先天归先天,后天的喜欢只在于我,不在于旁人。
我从小就爱在细雨天跑出去玩,叫上一帮伙伴,玩什么呢?我们大抵总会找一片草地,去地上捡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树枝,再拿来一些绳子,要这些作甚?拿来做“房子”,没有布怎么做顶,没关系,地上细长的枯草有的是。用绳子一捆,叠在一起放在搭好的骨架上便是。门呢?没门怎么进,无所谓,从地上爬进去不就好。
想想当初,几个不过八九岁的我们,用一下午时间做一个“房子”也真不容易,静坐其中,彼此只是傻笑,不知为什么,那样就很快乐,一“房子”,一草地,一群人,一雨天,那便是当时的快乐了。
当初的天真与简单,如今看来,才是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静静的听那雨声,不过那份安静总会在一阵唤声之下打破,伙伴们一个个无奈回家,最后只留下我看着“屋顶”从缝隙中迎接下那一滴滴的“宁静”,可当时又懂什么,只是好玩罢了,不过好玩的代价便是一顿臭骂,加上发烧一天一夜。
慢慢长大了,发现什么都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着,可不变得,还是喜欢雨之宁静的心。记得初中完结之日,中考结束当天,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本就商议好如何如何的“彻夜不休”,可最后的最后,只因一场细雨让我们足不出户计划取消,我本想着毕业后,心情是不是会有触动,可是在这场雨之前,我还真不曾感受,可当我面对窗外,看着淅淅淋淋的雨滴从天而降,心情竟变得柔软起来,一股不知其味的情意涌上心头,大概是感到时光流转之快,流年一去不复的情结吧。三年匆匆而过,当初身在其中感觉时间缓慢,如今身在其外发现光阴如梭,一时间有种感时,伤事,之意。
那一夜,静立窗前到很晚,原本应是一个闷热的仲夏之夜,可只因那场小雨变得充满爽意和轻快,打开窗,听着让人心生清明,又显得迷蒙的雨声,一时出神。借着路灯的幽暗之光,看着路面上有着积水的小“坑洼”在雨水的敲打下泛起一波波的涟漪,凝望着,就像凝望这世界的不平一样。不记那日何时而睡,只知道一夜窗未关第二日被冻醒的狼狈,起床去关窗,雨未停,心中不由惊喜万分。回床,伴着微弱雨声,又是入梦而去。
很快,我进入了高中,时间看起来很紧,可又不知都紧到哪去了。只了解每日早起晚睡的辛苦,很累。好人累了,或许都会变坏,何况我一普通人。
时间久了,不免会抱怨这让人愁苦的学校,如机器般的干燥生活,说不定,哪日“机油”泄露,便是一场冲天大火。那些时候,多么的盼望着一场雨袭来,来带走这世界的纷扰,这枯燥的生活,还有我这个无法安宁的人。可往往盼来的不过连连阴天,不见滴雨落下。由此,便不用期盼那片“宁静”的降临。心更像干枯了一样,对所有的一切,不在意,不去想,也懒得去做,渐渐地只发现自己每日匆匆忙忙却又碌碌无为,不禁总要在独处的时候,默默的,嘲笑下自己。
我极度渴望雨,多日不见,便心有不满,常哀声叹怨,这雨怎么还不来。有时,无事发呆,看屋外乌云密布,恐有雨降落,便会抬头仰望,待其来临。可往往功成无果,纵然可以仰头观天数时,可雨不来,心还是苦闷的。不过,恐怕大多数人看到这都会觉得我脑子有病,毕竟下雨时出行的确会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不远万里去上班和上学的人们,每每碰到雨天,必会咒骂——鬼天气!巴不得,前一秒雨水,后一秒万里无云,耀日当空。我只会在一旁笑笑,轻声说句,下雨挺好。
雨,还在下,一丝丝的下着,使我不禁一次又一次的呼吸着——让心空明的气息。可惜的是,我处在一个嘈杂的环境。有时很想,如隐士一样归隐山居,可思来想去,太不可能。所谓“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首先,我并无办法前往幽林,其次,我处在一个“乱世”之中,无法静心。小隐尚且做不到,何提大隐?这样看来,大隐,小隐,对我来说,都太过不切实际。
朱自清的《春》,写春雨如牛毛般细,如丝线袭来,笼罩天地。当下正值春季,且还是阳春三月,如今这场雨下的倒正合我意。可怜终日被“囚禁”于两楼之内,巧与那份宁静避让开。还好,起码能透过那层玻璃阻拦去感受,去聆听,去享受春风化雨,雨润阳春的宁静。
春寒料峭,此话不假,当真有些许的冷。立于雨地之中,风雨俱来,从衣领侵入其内,让我来用那份滋润,冰冷,平复下多日的不安与烦躁。与旁人不同,他们为了躲避这细小的雨水而疾步奔走,只有我形若闲庭夜游,慢步。在这里,待久了总觉得内心积压下的东西太多,更甚之——无处发泄。不得不让人心生厌弃。想寻一志同道合之人,谈心,说事,听风,观雨,纵然我一副“不求知己,但求知音”的态度,可依旧苦寻无果。毕竟,知己者难寻,知音者也难觅。
《孟子》中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中的道理不容质疑,我也不会质疑,不过是不大同意罢了,可是我又无胆量与圣人争辩,在这只做我胡言乱语罢。
心中常含忧患,人才得其生;心中常处安乐,人便得其死。在此,便谬论一下,我喜欢雨之宁静,故我愿处之于安乐中。只可惜我无法常处于其中,为何?正因为我又处于忧患之中。人为何忧患?为人,为事,为生活。可人为之忧患又为何故?不就是去求得一片安静之乐。
一国之主处于忧患,为民之安乐;一家之主处于忧患,为家之安乐;为人自主处于忧患,为己之安乐。其中之理有何误错?
所以,我愿处于宁静之乐中,可我又忧患于宁静之乐的消逝,患得患失,得到失去之间,我不仅生于忧患之中,更乐在于宁静之中。
听风化雨,自得其乐,乐亦在其中。宁静如雨,愿那份宁静永世长存,不求其他,但求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