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中性、偏紧、微调成今年货币政策调整的关键词。以下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货币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货币政策近日,央行央行上调逆回购招标利率引发市场大讨论,随后央行官方人士表示,逆回购招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并不代表加息。虽然中国目前还未进入加息周期,但业内人士对2017年货币政策预测,今年货币调控可能继续收紧。
专家认为,经济基本面和通胀走势尚不支持中国目前进入加息周期,但从央行的调控方式来看,更加注重价格型调控显示公开市场利率上升具有一定程度的指示意义:2017年,考虑到稳汇率、金融去杠杆、控制房地产泡沫以及通胀回升的压力,货币调控有继续收紧的可能。
文章指出,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仍是主旋律。央行获得主动供给和调节流动性的地位后,需要在以流动性的“量”还是“价”为目标上进行选择。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在《中国金融》撰文称,在宏观大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更加中性,更加审慎,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拓展时间和空间。
张晓慧提及,稳健的货币政策自2011年实施以来已有六个年头,总体看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等多种原因影响,部分时段的货币政策在实施上可能是稳健略偏宽松的。
华创证券分析师周冠南认为,货币政策取向变化已经是非常明确了,在此背景下的监管政策出台节奏的变化,只是改变了债券市场承受压力的时间和持续的周期,并不改变根本的问题。换个角度看,如果监管收紧的速度有所放缓,恰恰说明目前银行超标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如果短期内监管收紧的速度放缓,确实可以缓和市场调整的压力,但是也意味着监管收紧的时间会比之前更长,去杠杆的时间也会持续的更长。
华创证券表示,央行对银行信贷投放进行调控,方式上无外乎就是收紧流动性和提高资金成本。目前看,企业有信贷的需求,银行也有信贷的冲动,所以信贷处于被动压缩的阶段,债券市场可能首先受到冲击。从节奏上看,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博弈未必短期内能见分晓,预计后期央行可能会采取力度更大的紧缩工具,债券市场的调整压力依然不减。
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
关于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调查结果显示,42%的专家预期2017年中国GDP增长率在“6.6%-6.8%”之间;36%的专家预期“与6.5%持平”;19%的专家预期将“低于6.5%”;只有3%的专家预期在“6.9%—7.0%”之间。考虑到2016年中国GDP的同比增速为6.7%,因此超过一半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呈现下行的态势。
关于2017年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增长态势,65%的专家预期2017年中国PPI增长率“开始小幅回升,涨幅位于0.1%—1%之间”,20%的专家预期2017年中国PPI增长率“继续下降,降幅位于-2.0%—0%之间”,11%的专家预期2017年中国PPI增长率涨幅在1%以上,4%的专家预期2017年中国PPI增长率“继续下降,降幅超过2.0%”。考虑到2016年PPI比2015年下降1.4%,因而有近八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7年中国PPI增长率较2016年将会有所回升。
2016年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进入2017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为此,我们对2017年有利于和不利于中国就业增长的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7年有利于中国就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速趋稳,供给侧改革的稳步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服务业、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政府对企业降税,减费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等等。不利于就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及化解过剩产能导致的职工分流压力,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部分缓速增长的行业和地区就业机会不足,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下滑,国际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等。
2016年1-11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约为933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5%,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2个百分点。那么,2017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67%的专家预期2017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6.0%以下”;29%的专家预期在“6.1%-7.0%”之间;4%的专家预期在“7.1%—8.5%”之间。总体而言,相较于2016年,近七成的专家认为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将呈现放缓态势,约超三成的专家认为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将保持稳定或升温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