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这种矛盾,责任全在父母
既然矛盾存在,就需要有人去化解,这个责任一定要落在父母的肩上。2012年《心理学公报》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头胎儿童在迎接新生命时的表现,与很多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母亲的情绪状态。
新生儿降生后,由于照料头胎儿童的精力和时间减少,母亲可能更少对头胎儿童表达温暖和关心,而更倾向于使用限制和惩罚来管教儿童,这也相应增加了头胎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几率。例如,儿童会变得富有攻击性,或者在和他人交往时表现得退缩,出现更多的负面情绪。
同时,父亲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为在新生儿降生之后,光是哺乳重任这一点,就要消耗母亲很多时间,在这个阶段,父亲则有机会更多地与头胎儿童交流。一个温暖体贴、善解人意的父亲,比一个很少与孩子交流的父亲更能够帮助头胎儿童应对生活变化导致的压力。
消解这种压力,心理学博士“杏仁左”介绍了两种父亲应该采取的做法:1,父亲抽出更多时间与头胎儿童交流,母亲更专注与新生儿建立亲密关系;2,父亲负责所有的家务活动,母亲可以有更多精力同时照顾两个孩子。
当独生子女成为孩子意识里的常态,父母生二胎会让他们产生异类感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13年公布的数据,有79%的美国儿童至少有一个兄弟姐妹;再看国内的数据,以1990年到2012年间出生的人口为例(现在的年龄为3岁至25岁),1990年的出生人口中,独生子女比例只有24.8%,从1991年到 2012年,这个比例一直在提高,等到2012年,出生人口中的独生子女占到64%。
也就是说,90后,00后的孩子,周围的成长环境让他们逐渐意识到,“独生”才是常态,而有个弟弟和妹妹,反而成了另类。以至于有网友提出“独生子女在非独生子女面前是不是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优越感?”这种疑问。
独生子女,最缺乏的就是分享和独立精神
虽然,不管在什么环境中,头胎对二胎的到来,都会产生焦虑,但如果这种焦虑,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则更容易被接受;而如果非独生是“异类”、少数,则这种焦虑只会被扩张。
以独生子女的方式被养大的“伪独”,对家庭宠爱的突变更加敏感
什么叫“伪独”?就是从小被父母以独生子女的方式养大,不知分享,不懂独立,从没想到自己会有个弟弟或妹妹,但因为二胎,突然变成了事实上的非独生子女。这部分人群,思维上还是把自己当成独生子女,以这种心态去迎接二胎的到来,出现各种问题就不奇怪了。
“她是我们家的小公主,被宠坏了,从小就非常任性,说一不二。自从得知我怀孕,如果说生弟弟妹妹,她就跳AA楼。”这就是“伪独”们的典型。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对待父母继续生育的问题,独立的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而过分依赖父母的孩子则很难接受。以独生子女的方式被养大的孩子,欠缺最多的,恰恰就是独立。
而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更加强化。具体到情感的分享上,不仅对于父母,甚至是祖父母及其他亲戚的爱,也不容他人染指。说得难听一点,真到最后分家产那一步,说不定会闹出血雨腥风。
结语
或许,这些父母最大的悲哀不是孩子不允许自己生二胎,而是养育出一个以死相逼来达到目的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