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完台湾这部《女朋友,男朋友》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对《戏梦巴黎》的人物设置似乎一脉形成。两男一女做着一个追逐游戏的圆周运动,都曾为自由呐喊献身。我起先也在努力想往一块去凑,毕竟《戏梦巴黎》看过的时间有些距离了,没办法重新看了一遍。不过好在看了一遍,才发现两部电影根本不同路。他们所贯穿的咏叹调里,有着太多的不同而不是共同点,要说雷同也只能是形式上的借鉴吧,就像以前有人说过陆川的《寻枪》是黑泽明《野狼犬》的翻版一样,这种取自形式雷同,而故事内容形似的题材,在警匪、动作类型片里基本上不用举例如数家珍,大概就是这样的不断重复,你怎么去看呢?
这里说到了《戏梦巴黎》,我只能无可回避的去循着它的路子去梳理梳理法国电影里的理想主义自闭症,这毫无疑问能看到在整个70十年代世界两大阵营(西方自由民主、东方的大同世界)对全世界意识形态的挤压与碰撞,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硝烟味道依然浓厚,带着强烈的革命思想走上荧幕。整个戏梦巴黎电影里所贯穿的毛泽东这个道具,几乎无处不在。这个具有一身浪漫主义情怀的革命家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一个高大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形象,而照射进现实里的中国在全国人民狂热的革命情怀中,我们为“人定胜天”的激情付出了惨重的历史代价。就像两双生胎姐弟两面对诗人父亲的叛逆一样: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一场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他们的青春浪漫不同于父亲的武器,他们的割裂式的激情就像一种疯狂的迷药在腐蚀着当时整个西方阵营。因为自由是一种需要呼吸的精神空气,但这种空气自由而飘渺的漂浮在地球上,它不会成为一种确立的社会公约,如果这两者的自相矛盾能够统一,我们也只能说那个时代要等到人类在地球完全消除无差别生活,达到真正共享的水平。然而理想注意永远是一个冲击现实壁垒的最大浪潮,它伴随着各色渴望肉体与精神"自由"的灵魂——飞蛾扑火,生出浪漫的激情。这就是法国以及法国新浪潮所面临的当时世界现状,我们受命运的偶然遭遇困锁在当今,为一个电影无限的解读负累,自然都有过激情的理想主义青葱热情,然而电影并非天绝与世界的真空臆造。它以一个不可回避的时代背景全景画为基础,营造飞离地面的生活乐土,让一种生活方式实现某种自由度,但那不是现实,更不是电影观赏的深自迷途,沉迷其中而无法辨明世界的真实与虚幻。还原它的本色,梳理一个电影内外的真实世界,可能是生之欲的更大初衷。
回看《戏梦巴黎》里他们在衣食无忧的颓废生活中,在父辈诗人角色的熏陶下,强烈的渴望在生活的牢笼中挣脱,寻找自由精神的麻醉,而事实上那也只是一种羸弱的麻醉自吟而已,就像反过来两位又不可自拔的厌倦平庸,完全沉侵在电影生活的戏梦枝节中,每个电影情节的穿插与台词的娴熟,都是美国文化阵营(另一个阵营)里的上流浮华与所谓格调。这两位孪生姐弟的人格分裂,就像当时的整个世界一样,享受丰腴的生活,又不能缺失包裹精神的虚掩。于是当一个美国电影里才能出现的小伙子(一个精心打造的美国文化形象)进入他们的生活时,打乱了整个平衡,让那些荒诞更加荒诞,让那些梦吟般的自由更加充满腐烂的味道。他们与其说渴望自由,更不如直白说渴望一种在自家门里自我放逐般的毁灭,窗外世界一片动荡,青年们走上街头呐喊自由,争取他们的民主,屋子里酒色充斥,如影随形。一种渴望革命的情节与叛逆就似下一瓶拉菲酒庄陪满灰尘的高品质麻醉,是啊美国生活的罗曼蒂克与革命激情的自由,不能同轨与一个世界。却又无法拯救者戏梦般迷途的现实。一种来自自我放逐的自由,在最后冲向了最前沿。两个阵营的角色从而走向的争论与决裂,这就是戏梦人生的70年代,巴黎和他们的典型文艺革命新青年。这里的内核中我们可以拼接出一些依稀辨别的关键要素:自由、反叛、抗拒、信仰、精神、自杀等等等等。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就如同一面照尽丑恶的镜子。我们看到一个看似合理而又那么浓情甜蜜的毁灭,从电影中走来。
《女朋友,男朋友》究竟在那一条河流里放歌呢,呵呵。
男朋友,女朋友。毫无疑问,在这世界里大而化之,我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朋友。当然不会再加一个狗朋友、猫朋友了。说到底有一个圆周运动里,三个点的同向追逐游戏肯定没有结果,但毫无疑问这里同样有一个贵族和两个平民。一个天性里同样渴望自由的印刷业老板的儿子和两个一般家庭背景的孩子,他们终究不能抵抗过命运的无限循环。一个富家子弟的纯精神爱情与自由的游戏,两个平民间的默默照顾与心灵相通。他们都喜欢那种灿烂式的富家子弟的自由与反叛,都生存与艰难的生活境地,于是男男女女,女女男男,割裂自己的情感,错位的追逐。却从不能统一一种看不见道不清的精神。作为一种奢侈品,自由大概只存在于灵魂里,不能与空气发生确定的反应。
吾爱自由,就像爱自己的生命。那是诗意的自我眷恋,青春期的暴动。当一种爱慕悄悄走上心头,男男女的相偎相依间,彼此心远隔千里,一双红色耐克与一双蓝色耐克的交汇,就像一支情夜无边中礼葬的黑玫瑰,彼此间心若湖镜而又苍凉无力。
林美宝 你爱过吗?
陈忠良 自由还是爱情?
林美宝 自由和爱情。
陈忠良 对不起,我(你)要的..........................你(我)给不了。
当一页整洁的密信从老地方拿走时,那里似乎应该有着千言万语的谜题答案。朋友你想写些什么呢?呵呵
青春是一个迷一样的蝴蝶,翅膀敲打着绽放开来的花瓣,请不要眨眼。
我们可以用一个直观的三重奏来,回看这部台湾电影。跨越了青春癫狂的国中,飞跃了激情理想的大学,困守在永失我爱的成年,三首歌曲的时代味道会显得更加清晰些。三个主人公的各自命运与挣扎,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也许这就是那条往复出现在台湾电影中骑着摩托车不停追逐的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柏油路面上的青春之歌。地面有点硬,耳边迎着风,前路有点远,其实台湾就像这自在吹风而又走不出去的岛一样,有过激情,有过繁荣,有过男朋友女朋友。在歌颂一个永不回归的情义天地下的岁月时,人渐渐的都成了家,散落在茫茫城市楼宇的各个角落,朋友渐渐疏离,人情渐渐淡漠。它不同于《戏梦巴黎》的开放,更不似于法国青年在电影中那种被精致化的癫狂,它用了一个没有父母亲(祖国)的孤儿完整的一生,终结一部患上绝症不能有未来,无家可归的情感电影。
东方文化恋家(讲求归宿)的情节又怎会等同于法国的革命之自由,我们的“内里”需要一种无声默默的感悟,而不是法国拼接电影枝节的肉体坦荡荡般的冲撞。相对于《戏梦巴黎》精心刻画人物内在、外在矛盾的冲突与割裂,彼此间没有回旋余地般的决裂。《女朋友,男朋友》可能过更加的去追逐一种不舍的情怀,我们更渴求生的欲念而不是死的壮烈,这是本质上不同的地方。这里更没有什么明确的主义和信仰,更没有一种革命式的暴动与死亡,在平平缓缓的生命流淌里,绽放着、呐喊着、哭着。
似乎我们都在寻找一个回家的路途。
时代、生命、友情、爱情.........所有的一切片段,凝聚成的生命变奏曲,有我也有你。我们无怪乎永远无法离弃那些曾经伴随着人生的“男朋友,女朋友”。
让我们重新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那个阳光洒进学校杂物室角落的秘密之地,打开信封拿出那一张从未书写过的白纸,这一次朋友!你想写些什么呢?当你感慨世事无常,早已无法回归纯真的痛哭,脸颊上顺溜而下岁月的感伤时,泪水滴答成行..........................遂成万句。
当罗大佑的《家》伴随着甘浅的池底浪花飞舞时,就让这一首感伤满满的时代之歌,敲打着心扉爬过一张久未攀爬的网,画上一个电影旅程的尾声。
罗大佑
家
轻轻地爱你轻轻地爱你我的宝贝我的宝贝
轻轻地想你轻轻地想你我的眼泪我的眼泪
谁能给我更温暖的阳光谁能给我更温柔的梦想
谁能在最后终于还是原谅我还安慰我那创痛的胸膛
我的家庭我诞生的地方
有我童年时期最美的时光
那是后来我逃出的地方
也是我现在眼泪归去的方向
谁能给我更孤独的门窗遮盖着内外风雨的门窗
谁能在最后终于矛盾地摆摆手还祝福我那未知的去向
我的家庭真可爱整洁美丽又安康兄弟姐妹都和谐父母亲都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