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万提斯的哲学遗产
《唐吉珂德》,乃是伟大的诗,也是伟大的哲学。《唐吉珂德》的作者,塞万提斯(MiguellDeCervantes,1547-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伟大作家,也是伟大的哲人,他创造了唐吉珂德这个文学史上最风靡的人物。耶鲁大学的布鲁姆把塞万提斯描写成“不可轻视的少数西方作家之一”。甚且认为这本小说制造了一个名词“唐吉珂德”(quixotic),意思是单纯,又是高贵、富冒险精神的。(参布鲁姆《西方正典》,译林出版社)美国语言学家兼哲学家史匹哲(LeoSpitzer)在“论唐吉珂德”一文中说:“对他而言,重点不是用词汇、礼仪、装束或者身体,而是一切身外之物的背后:灵魂。”俄国著名小说家托斯陀耶夫斯基在评论塞万提斯时说:“到了地球的尽头问人们:你们可明白了你们在地球上的生活?你们该怎样总结这一生活呢?那时,人们便可以默默地把《唐吉柯德》递过去,说:这就是我给生活做的总结。你们难道能因为这个而责备我吗?”
《唐吉珂德》从1605年出版至今,小说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阐释与理解,无数小说家从《唐吉珂德》中获得关于“文学”的启迪与滋养。笛福曾自豪地称鲁滨逊具有一种唐吉柯德精神;菲丁尔曾写过一部名为《唐吉珂德在英国》的喜剧;福克纳更是每年读一遍《唐吉珂德》,声称“就像别人读圣经似的”。桑塔格则说,和其他任何一本书相比,《唐吉珂德》的的确确堪称文学。然而,作为一本如此重要的小说,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意蕴却并未得到完全的思考与阐发。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哲学层面出发对《唐吉珂德》进行解读,从而揭示出《唐吉珂德》中所蕴含的哲学意蕴,发掘出塞万提斯留给我们的哲学遗产。
当然,《唐吉珂德》中并不存在与“文学”截然分开的“哲学”,它的哲学意蕴如盐溶入水一样溶入小说的情节血脉中,我们只能通由对小说的“文学”领悟才能切入到它的“哲学”骨骼中。像止庵所说的一样:俄狄浦斯、唐吉珂德、拉斯柯尼科夫和K构成了人类基本形象的序列,他们共同承担着人类总的命运。他所看到的极富哲学意味的人类命运正是从文学人物的行动及其与时代、环境的关联中展开的。那么,在唐吉珂德的身上,我们将看到怎样的一种“人类命运”呢?
在最表层的解读中,唐吉珂德展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困境。在小说的第一章“著名贵族唐吉珂德的品性与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唐吉珂德的理想主义其实来源于阅读,他“把自己埋在书堆之中,夜以继日地阅读,从黄昏读到黎明,又从清晨读到夜幕降临;由于睡眠不足和阅读过量,他的神经出了毛病,变得疯疯癫癫的。”(p12,这里的译文根据桑塔格的《重点所在》作了少许变动)阅读不仅仅损坏了他的想象力,而且还绑架了它。他认为世界只是书本中所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