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小编为你分享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2002年04月29日,著名的新文化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它的原址是原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清代京师大学堂,创建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校舍在景山东街的马神庙。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从1916年开始,在沙滩兴建学生宿舍楼,因大楼用红砖砌成,故称红楼。1918年8月红楼建成后,改用作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组成北大文学院。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兴起。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高扬民主、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传统礼教发起全面挑战。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主张各种思想"兼容并包",提倡学术民主。在他主持下,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陆续到北大执教。青年毛泽东也曾在红楼一层图书馆工作。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北大出现许多革新团体和进步刊物。红楼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营垒,并成为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红楼为依托,通过新文化运动陈列、旧址复原、五四期刊陈列、电视录像,全方位展示新文化运动历史风貌。新文化运动陈列通过90多张图片和60多件实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从新文化运动兴起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在红楼一层,复原了李大钊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的办公室、毛泽东工作过的阅览室以及北大学生上课的大教室;期刊展厅陈列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期刊、杂志20多种;录像厅放映由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编辑制作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名人故居》两部电视专题片。
1961年,北大红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隶属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向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
运动中心——北京大学红楼引来了鲁迅之子周海缨等一大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知名人士的亲属及社会各界名流三百多人。由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建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开馆仪式在此举行。
一九一五年九月,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为标志,中国掀起一场空前规模的新文化运动。该运动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为主要思想武器,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中国革命博物馆特地选择曾是新文化运动中心的北大红楼作为www.aIhUaU.com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新成立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里,参观者将在红楼一层里看到经复原后的李大钊办公室,毛泽东工作过的新闻纸阅览室,以及学生上课的大教室。新文化运动陈列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三部分。通过九十多张图片、六十多件文物真实地再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风貌。这些文物和图片包括: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的任命状、提出“兼容并包”思想的手稿;李大钊、鲁迅、杨昌济、高君宇、郭沫若等人的信件;黎锦熙、吴虞的日记;陈独秀、胡适等人的白话诗稿;北大学生赠予刘佐生律师的银杯;五四爱国学生散发的传单;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人的合影等等大批珍贵文物。
李大钊之子、原河南省委书记李葆华,鲁迅之子、中国政协委员周海缨,蔡元培的女儿蔡(木加卒)盎、儿子蔡英多等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知名人士的亲属以及中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等众多社会知名人士参加了今天的开馆仪式。
坐落于沙滩路口的“北大红楼”昨天起又多了一块牌匾———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1918年落成的“北大红楼”,当时集中了新潮社、新文学研究会等许多革新团体,《新潮》等进步刊物就在地下室的红楼印刷厂印制。在北京,提起红楼,大家都能说出一些和它有关的事情:比如著名的五四运动,学生们是从这里的大门出发;比如中国近代响当当的人物,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他们曾在这里工作和学习;还有毛泽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这里做图书管理员。这座84岁的建筑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滋养了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知识分子。在这84年中,红楼有50年是作为办公机构,外人无缘见其内貌。随着昨天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开馆,人们又可以在这里凭吊历史。
昨天天空飘着小雨,红楼前依然热闹非凡。十余名五四学生装束的少年唱起了1919年创作的“爱国歌”,前来参观的老校友们热泪盈眶,互相握手。蔡元培、李大钊、鲁迅的后人专程从外地赶到北京,蔡元培的女儿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