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吃动物内脏的危害
中国人吃动物内脏的习惯又来已久,像熘肝尖、爆炒腰花、辣炒大肠、毛血旺都是以动物内脏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的传统名菜,爆肚还是北京有名的传统小吃。
相对于动物肉来讲,大多数内脏有更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B族和铁、锌、硒等的矿物质,这些营养素是我国传统膳食中比较容易缺乏的,所以有人提倡食用动物内脏来补充这些营养素,预防营养缺乏病。
但是近几年又有专家指出,动物肝、肾是代谢解毒的器官,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远远高于其它部位的肉,而且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非常高,不宜食用。那么动物内脏究竟该不该吃呢?
一、看营养成分
内脏营养丰富 大部分的动物内脏营养素含量高于肌肉,尤其是肝脏,肝脏是动物体内营养素最集中的地方,肝脏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较肉类低,如猪肝中蛋白质含量只有19.3%,脂肪只有3.5%。
猪肝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等)以及铁、锌、硒等微量元素,而且猪肝价格相对便宜,所以猪肝过去一直被誉为物美价廉的“营养宝库”,受到广泛的推荐。
其他内脏,如肾、肺、肠、肚、脑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重要营养素的含量比肝脏低,营养价值不及肝脏。
二、脂肪和胆固醇较高
大部分的内脏脂肪含量高于肌肉,胆固醇几乎都比肌肉含量高。动物内脏中比如猪肝、猪肠、猪脑等所含的胆固醇成分很高。猪肝含有较多的胆固醇,100克猪肝含胆固醇288毫克,是瘦猪肉的3.5倍。这对于现代的人在体检中10个就有9个是胆固醇过高也许吃这些食物有关联。动物内脏脂肪含量都比较高,吃得太多对人体健康也不利, 容易引起高血脂、动脉硬化等。
三、其他安全隐患
养殖时随饲料、饮水和空气摄入体内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残留农药),抗生素、激素、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的物质(如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在肝脏(其他内脏也相仿)内积聚较多,远高于肌肉。因吃猪肝或其他内脏领导导致瘦肉精中毒的恶性事件举不胜举。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水质的变差,以及农药和激素在养殖业领域的不规范使用,动物内脏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尤其是肝脏和肾脏。因为肝脏是代谢器官,而肾脏是排泄器官,也是毒素最容易蓄积的部位。
现在饲养动物,都得加饲料,有些饲料中的非法添加剂(最著名的、最主要的和最普遍的是瘦肉精)、抗菌素和激素等化学物质都会集中出现在内脏中(肉中当然也会有,但一般比内脏少很多)。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市会出台禁止单位食堂食用猪肝的规定。
肝脏是代谢器官,在代谢过程中可能会有些有害代谢物的残余和累积,如果清洗不彻底,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这是它被“禁”的主要原因。
四、国外不吃内脏的理由
如猪肝,大肠,鸡心,牛肚。我们觉得美味的东西,他们很惧怕。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他们就是觉得动物的内脏很恶心,只能丢弃。还有吃动物的肉,一定要把动物的头去掉。
五、动物内脏:少量食用对健康无害
目前建议不吃动物内脏的居多,建议不吃的理由还是从安全角度,威胁健康角度来看的。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等日渐充裕,猪肝的物美价廉优势已不复突出。
在现在生活水平下,大部分城市居民完全可以通过摄取畜类、禽类和鱼类的肌肉来满足营养需要,未必非得吃动物内脏。
建议吃的理由是考虑到:一些人的饮食喜好,不能剥夺选择食物的自由感,享受感;还有些的确需要这样的食物来补给一些营养素的。比如:VA,铁等。 总的来说,动物内脏虽然含有有害健康的成分,但它同时含有大量的营养素,只要别吃得太多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六、吃动物内脏要注意什么
1、少量食用,一次吃25克左右也就2-3口的量,多了容易维生素A中毒。
2、可以用鸡肝、鸭肝、鹅肝代替猪肝,毒素少一些。
3、清洗一定要干净:肝脏和肾脏属于排毒器官,受污染的可能性较高,毒素含量大,所以很多人在清洗和烹调时,也都会格外注意。其实其他动物内脏如肺、肚、肠等,也常被多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是各种寄生虫的主要寄生部位,所以在清洗烹饪时也需要特别注意。
4、烹饪一定要熟透:动物内脏的烹制最好采用长时间高温高压焖煮的方法,将寄生虫、病菌和虫卵杀死,以保证食用安全。 有些大排档做的爆炒猪肝,出盘还带着血呢,根本没熟透。如果吃了未炒熟的动物内脏,感染疾病的机会便大大增加别的内脏如肚子、肠子等也不应采取爆炒的做法。内脏如果不炒熟炒透,就难以杀死病菌和寄生虫。
哪些内脏是可以食用的?一般来说肝、肠、肾、脑是毒性最强的部位,相比而言,动物心脏的危险性较低,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与瘦肉相当,富含血红素铁和蛋白质,污染元素也较少,可以吃一些,而肾、肺、肠、脑最好不要吃。所以少吃肉,少吃内脏也是一种环保,更是可以获得更多健康的理由。
如果是高血脂的病人,尤其是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增高者是不能够食物动物内脏的,会加重高血脂,加快动脉硬化的发生,从而有可能造成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疾病,对您的健康造成危害。
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这是高血脂、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因此建议高血脂患者避免食用,血脂不高的人群尽量减少食用,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